12月10日晚,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第十九期读书报告会在里仁楼举行,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胡扬名教授、胡守勇教授、瞿理铜副教授、谢宗藩老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汇报会。研究生们逐一汇报了读书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对所读书籍的理解与思考。

微信图片_20231211141029.jpg

2022级博士研究生周楠结合近期对杨光斌教授的著作《政治学导论》的研读,聚焦作者对“权力与权利”“国家治理”“政治文化”“政治参与”等的剖析,展开了分享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022级硕士研究生文雅芳对《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中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思想及其启示进行了概述和总结。汇报第一部分阐述了该书中邓小平关于党建的思想,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干部选用标准、干部培养教育方法、健全干部管理监督、健全干部管理机制;第二部分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理论逻辑进行了阐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理论、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第三部分是现实启示:强化党建引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基层党员干部的选用应论年龄但不唯年龄、以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党员的主动性。

2022级硕士研究生于沛鑫围绕《找回国家》中的国家与经济转型部分,以“掠夺之手”或“扶助之手”?——国家干预经济转型初探为题梳理文章脉络,从“何为国家”、“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国家结构与干预能力”、“国家角色间的内在矛盾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国家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

2022级硕士研究生方晴研读了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首先从时间的纵向比较上说明新制度是如何影响政治实践的,引出了包括12个指标在内的四个衡量标准。其次从社会生活中来解释地区间的,得出制度绩效高的地区,公民更加关心公共生活,而制度绩效低的地区,人民极少参与。最后通过溯源找到了地区之间公共精神为何会有差异的答案,强调制度历史大多发展得很缓慢。建立社会资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它却是使民主得以运转的关键因素。

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建红围绕贺雪峰的《新乡土中国》展开分享,首先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接着围绕村庄共同体展开论述,指出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强调要加强新时代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

2022级硕士研究生康霜研读了曹锦清、张乐天等《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围绕浙北乡村婚姻与家庭文化的历史变迁展开分享,认为乡村振兴亟需构建新时代的婚姻家庭文化。

23级硕士研究生吴意研读了吴毅的《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以国家-社会关系为视角并借鉴韦伯的权威理论将双村百年来村治权威分为三个部分,并联系现实分析处理好村治权威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乡村多元主体治理的效能。

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源读了包刚升的《政治学通识》,对民主转型、民主巩固、民主崩溃等概念进行了阐释,并且论述了民主转型和民主巩固的条件及影响因素,鉴于此,进一步对本书中的民主概念对于帮助理解我国当前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解读,以此说明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相对于西式民主的优越性并对西方学者以“西方中心论”观点看我国民主提出了一些批判。

2023级MPA研究生张聪对孔祥智教授的《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做了详尽的分析,从多个不同的维度探讨了乡村振兴,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等方面。同时,他还深入研究了生活富裕、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创新、人才支撑和资金来源等多个关键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023级MPA研究生段键峰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论“三农”工作》汇报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并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2023级硕士研究生程洪围绕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展开分享,首先对本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接着围绕现代化下乡土社会现状展开论述,指出了现代化下乡土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蕴含的宝贵价值。

2023级硕士研究生谭明明主要从公民文化传统的角度探析《使民主运转起来》这本书,详细介绍社会资本的要素、特性、作用,并针对社会资本可以提高制度绩效的角度,提出了要从公民文化传统入手培植社会资本的建议举措。

在教师点评环节,五位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一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在读书方面取得的进步,同时指出了相应的问题。

瞿理铜老师指出,本科生读书重在知道“是什么”,而研究生读书,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并强调要把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陈文胜老师提出,要把书中观点进行提炼,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读书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将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为论文写作积累相关的知识储备。

谢宗藩老师对于学生的展示与表达进行了肯定,认为她们有将书中的逻辑完整、准确的表达出来;同时,谢老师强调要学会将书中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要注重训练问题意识。

胡扬名老师高度认可乡村振兴研究院举办读书报告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学生的读书汇报主要有三点作用;第一,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增强自己的知识积累,使自己的专业功底有所拓展;第二,学生汇报的过程,也是知识分享和传递的过程,各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的火花;第三,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自主独立地去书中寻找答案,可以增进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将学习到的新观点、新思路运用到写作与表达中来,有利于新知识的产生与再造。

胡守勇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汇报表现表示了极大的认可,他强调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学生,要老老实实地去钻研书本知识,适当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与思考,并希望我们的读书报告会举办的更好、更有效。

陈文胜老师在总结讲话中强调:首先,读书汇报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切忌形式化与敷衍,学生要积极准备,老师要认真点评,争取在每次的汇报中,双方都能有所感悟和提升;其次,学生读书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宏观的价值取向,并精准关注到社会上的时事热点,由此来找到前沿的研究方向。最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二者不可偏废,只读书不问计于实践,相当于“纸上谈兵”,只讲经验不读书,就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作为研究生,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谭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