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28日,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年会(2025)暨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7月26日下午,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承办,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协办的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年会(2025)平行论坛六“多元共治视角下乡村治理现代化”成功举行。论坛共分为学术前沿对话、论文交流、会议总结三个单元。

1.jpg

论坛第一单元“学术前沿对话”,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主持。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左停作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机制探索》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安徽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吴宗友作了《在情境中行动:新视域下的小农绿色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现象》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赵光远作了《多元共治要强化共同目标引领》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中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陆汉文作了《脱贫地区帮扶资产管理的典型模式及其形成逻辑》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对外开放研究所所长虞洪作了《基于大食物观的耕地“非粮化”治理实践与优化建议》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谢治菊作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韧性发展的逻辑机理》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建胜作了《青年发展型乡村:一个分析框架及实践机制》的专题学术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韩成福作了《以县域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专题学术报告;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张明作了《激励还是抑制:环境规制和村民公共治理参与》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委员、长沙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刘祚祥作了《闲置农房盘活的金融化选择及其治理逻辑研究》的专题学术报告;农发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胡扬名作了《“双重挤压”背景下农村居家养老设施建设的核心价值、现实挑战与优化策略研究》的专题学术报告。

 2.jpg

论坛第二单元“论文交流”,由农发会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陆福兴教授主持。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曲延春对论文《化繁为简:基层减负的简约治理路径论析》进行了汇报。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刘畅对论文《多层级治理的执行缝隙:乡村振兴绩效损失的生成逻辑和机制解释》进行了汇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璐对论文《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何以实现供需结构平衡?》进行了汇报。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宁对论文《乡村全面振兴进程中城乡融合的制度创新与治理机制》进行了汇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周彦邦对论文《集体社会资本: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再组织化发展机理的新解释》进行了汇报。

 3.jpg

论坛第三单元“会议总结”,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主持并对论坛进行了总结。陈文胜院长指出,本次乡村治理专委会平行论坛汇聚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智慧,围绕“多元共治视角下乡村治理现代化”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最后,陈文胜院长对本次平行论坛的参与人员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并宣布将在吉林长白山举办乡村治理专委会第三届年会,为推动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胡泽平)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