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省纪委监察厅下发通知,决定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违规收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2016年08月24日08:50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人情世故、收送礼金,本是民间礼尚往来的常态,也没有什么危害可言。一但发生在广大领导干部手上,情况就微妙得多。干部也有人之常情,亲朋好久,只要把握好度,在当地风土人情上范围内,还是允许的,若是以此为名,收送金额超过正常范围的,也是要按照违纪、不正之风来处理;倘若金额巨大,且收送礼又非亲朋好友关系,是用来“感情投资”的,可能就要摊上行贿受贿罪了。
开展收送礼金的专项整治活动,还是以警示教育为先,如观看警示教育片、进行规定解读、发送廉政短信等方式。加以引导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违规收送礼金问题的危害,坚决拒收不送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或者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礼金,筑牢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才能让党员、干部凝神聚气,排除诸多工作上的干扰和困扰,这种做法也是在提醒干部,为保护干部提供思想警戒的防护。
作为特殊群体的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法律制度,忠诚于党,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并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任何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都要坚决拒绝,更不能以此谋取私利,在法律和道德的问题上,形成廉洁自律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党员、干部对突如其来的大额礼金就会不知所措,常常也会走错门道。所以,开展整治活动,党员、干部作出廉政承诺,实名登记上交礼金,并在在民主生活会积极宣传和存档备查,目的还是为了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保护的自身安全。
在这么一个重重保护的关口下,依然有“个例”要冲破防护栏,打开自己的敛财胃口、心里缺口,一而再再而三的顶风违纪、放弃如实交代、改过自新的机会,继续违规收送礼金,慢慢地就刹不住车,收不住手,最后也只能成为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典型案件的对象。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农业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