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前,好逸恶劳,“我穷我有理”“我穷我怕谁”一度成为湖北鹤峰农村的流行时尚。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鹤峰向以“等靠要”为主要特征的“素质贫困”宣战,挖掉精神贫困之根。仅用4年,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风气为之一变,农村“群星”涌现,由“精神洼地”成长为“精神高地”,推动扶贫进入快车道。(6月12日 半月谈)
鹤峰县作为“八七”脱贫攻坚特困县、武陵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曾以“素质贫困”恶名远扬。如今,“360度的大转弯”让这里“群星闪烁”,让我们再次强烈感受到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昂的斗志和士气。
经济发展慢、环境脏乱差、项目落地难、贷款送人情、贫困户“吃救济光荣”“等靠要”等现象靡然成风,鹤峰县认清自我,定位准确,对症下药,充分根据“缺什么”,“熬汤制药补什么”。看准了“素质贫困”是根源,立即制定《鹤峰县全民素质提升三年规划》及《年度素质提升工程方案》,有力推动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将滋生鹤峰县老百姓“精神贫困”的“素质贫困”的土壤从根本上铲除,重点挖掘先进典型,强化正面引导作用,以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脱贫的内生动能,切实做到了精神扶贫与精准扶贫的深度交融。
扶贫先扶志。要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带领贫困群众从“精神洼地”奔向“精神高地”。其一,要认准精神贫困的核心病源在哪里;其二,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以众志成城的决心将“连根拔根”工作常态化,做到抓长抓细抓常,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其三,要落脚经常“回头看”,查缺补漏,为民所需,让贫困群众越干越有劲头。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必然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战。
(作者地址:绵阳市科创园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