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往洞镇朝利村像过侗年一样热闹,十里八乡的侗族同胞聚集到寨子中心的鼓楼下。原来,他们是来听党的十九大代表、黔东南州州委书记黄秋斌分享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在党的十九大会场上,我深深被代表们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感染,报告过程中爆发了70多次掌声,充分说明了党心、军心、民心,天下归心,展现了真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风范的力量。”(光明日报 11月3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重要使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群众是否满意是衡量脱贫实效性的唯一标准,百姓的“表情包”是反映脱贫攻坚工作的“晴雨表”。人民的笑脸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表情,赢得百姓的笑脸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赢得百姓的笑脸需采用特别手段攻克深度贫困。精准扶贫伊始全国上下紧紧抓住识别、帮扶、退出精准和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着力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2014年开始我国每年减贫率分别高达14.9%、20.6%和22.2%。但是全国有5个省贫困人口在300万以上,有6个省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有169个县和近3万个村贫困发生率超过20%。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剩下的大都是老区县、少数民族县、边境县等深度贫困区。因此脱贫工作注重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为攻克深度贫困,不留“锅底”。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克深度贫困,新增脱贫攻坚资金主要用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项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贫困地区,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贫困地区。
赢得百姓的笑脸需摘帽不摘监管与保障脱贫不返贫并重。为了巩固脱贫成果,贫困县脱贫退出后,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原有扶贫政策保持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留出缓冲期,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实现摘帽退出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为了防止返贫,要切实做好贫困县退出之后的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工作,实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脱贫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社会风险,正如政府财政风险、业主的道德风险、自然灾害等,可能会陷入再度贫困的境地。因此中央将建立抽查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保障脱贫不返贫。
赢得百姓的笑脸需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与产业支撑良性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致贫原因各有差异。东部和中部由于整体农业条件较好,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因此因病、因丧失劳动能力致贫的比例较高;西部地区生态条件脆弱,贫困受自然和环境因素影响更多。保障脱贫共同点是“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各地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制定产业扶贫政策,如引入企业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和种植业,此外通过将土地、房屋、自然资源、扶贫资金等入股的方式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如期脱贫需采用特别手段攻克深度贫困,达到脱贫不返贫的效果,形成产业支撑良性发展的格局,看到百姓脱贫奔康的笑颜。精准扶贫的神笔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华章,而百姓的“表情包”是脱贫攻坚工作的“晴雨表”。一定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苦干实干,赢得百姓的笑脸。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