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党建+”的新思考

[ 作者:土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06 录入:实习编辑 ]

在对广东佛山黄龙村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采访报道中,记者了解到这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经济落后村如今摇身一变,变成“零上访”的和谐村、小康村。(12月4日《人民网》)

这一切是的改变源于自十八大以来该村以党建工作统揽村工作全局,创新“党建+”模式的建设。这种新的模式非常有利于村上工作的开展。

“党建+先锋团体”形式,是把村党委中政治素质高、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党员与积极靠拢党组织的骨干集中,组建村党群先锋队,努力发展党员,增强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使党的社会号召力大大增强。

“党建+村务公开”形式,是主动接受监督,及时解除群众疑虑,将村上所有工作进行了公开透明,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增加群众的知晓率。

“党建+公益慈善”模式,将通过村财政资金的引导,积极撬动社会资源投入,因现在很多村都是留守老人居多,这样便有利于筹取资金用于村内敬老事业,同时也可以救助因病致贫家庭。

“党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则成为了村里的一项重点工作。村党委一方面大力改造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党组织引领、党员企业家示范带动,成功引入环境友好型企业投资经营,现在以有效的提高了全村工业产值及村民人均纯收入。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建+”模式建设,是新常态下基层党建工作思路的创新,也是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新常态下的党建工作,必须走稳群众路线。基层组织应该把为发展、民生、群众、党员服务作为新的工作重心,使“党建+”理念的党员服务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服务于群众。

笔者认为,正确的树立“党建+”理念,以全新的思路、制度及方法和推进党建工作,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努力探索、创新和完善“党建+”模式,使“党建+”更具体、更接地气、更具温度,这样将更好的把“党建+”模式进行推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