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注重的不是形式而是成效

[ 作者:涛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1-10 录入:吴玲香 ]

高坪区会定期召开千人的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脱贫工作出现失误的单位或干部会被要求上台接受黄牌,以示警告,三次受到黄牌者将被现场免职。对于在脱贫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单位或个人,则授予流动红旗或三等功。(01-07 新浪新闻 )

到2020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步入小康,是共产党人扛在肩上的政治责任。在责任重压的情况下,各地出台了各种严格的考核、检查评比办法,甚至如南充召开千人大会让黄牌警告者作检讨等,然而不管采取何种方法,评定脱贫攻坚唯一成效是脱贫成果。

重压之下必然催生形式主义。脱贫攻坚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对扶贫干部的付出贫困群众都有深深的感受,甚至在心中默默记下了党的恩情。然而时下各种名目繁多的交叉考核,不是在相互补台中压实责任,而是在相互拆台中查问题,迫使基层干部绞尽脑汁地应付上级的检查评比,既影响了脱贫攻坚的重心,又让群众对脱贫攻坚产生了疑虑。

脱贫攻坚考核方式急需创新。虽然各种考核在压实干部中起到了督促作用,然而声势浩大的年终检查未必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因为上在政策下有对策。特别是我国扶贫地域广阔,地区差异较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用一根尺作为考核的标准也缺乏科学依据。因而在保持必要考核项目的同时,依据地方的实际,开展更多的暗访,把发现的问题与当地主要领导和扶贫干部心平和气地交换意见,动真碰硬地抓好问题整改,对工作作风漂浮、失职渎职者问责,方能进一步激活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创造力。

脱贫攻坚要继续唱好大合唱。因而各级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批示,下大力出重拳整治扶贫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基层干部从名目繁多的考核中解放出来,锁住精准扶贫这个重点下足“绣花”功夫,以扶贫的实效增强贫困群众增发的动力。乡镇村基层干部要在落实党的扶贫政策中,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加强与帮扶单位的协调,对接贫困地区群众的需求,加大项目资金的协调力度,把精力用在改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上,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把长远、中期、短期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拓展致富路径;同时要运用医疗、教育、社会救助等政策解决其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聚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逐步化解村级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的新问题,群众的获得感会逐步提升的。基层干部才能从绞尽脑汁应付考核的重压中解放出来,把精力用在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上。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