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3月25日 人民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以“三农”发展为导向,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具备战略定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城乡整体关系的变化和农村自身的发展变化,已经到了需要对“三农”工作整体思路做一个大梳理和大调整的阶段。以前所讲的“三农”,更多是强调解决农业问题,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央虽然也逐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但总体而言,在战略上的高度仍然不够。农村和城市发展的不均衡从逐步显现迹象,到现在的越拉越大,如何去调节、平衡以及如何去振兴,成了摆在眼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农村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家庭离散化态势显现,村庄缺人气、缺活力、缺生机等现象普遍存在,“三留守”问题突出,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现象比较严重,小官巨贪、村霸控制等现象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乡村振兴要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三农”要真正发展,不能单纯狭隘的发展农业,要结合其他产业共同创新、发展。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业,迫切需要新型肥料和低毒高效农药;促进农业领域的“机器换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迫切需要性价比高的农业机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迫切需要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皮实耐用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备、经济适用的厨卫等家庭生活用品。捕捉这些新需求,坚持以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导向配套制度供给,发展产业而融合模式,从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去狠抓实干,才能真正做到“三农”问题的大发展,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