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推动产业振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障。当前,村庄空心化、农村老龄化日趋明显,“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呼唤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安徽怀远县农村探索“一块田”改革,通过互换合并,小田变大田,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本报记者就这项改革创新进行了深入调查。(4月22日人民日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以“三农”发展为导向,确保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是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具备战略定力,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劈波斩浪,久久为功。然而城乡差异化,村庄空心化、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实施乡村振兴,那么谁来种地,又如何去种地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政策与配套制度再好,缺了实施者都是空事。
“三农”要真正发展,不能单纯狭隘的发展农业,要结合其他产业共同创新、发展。乡村振兴要求我们抛弃过去传统的耕作模式,大力创新经营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迫切需要新型肥料和低毒高效农药;促进农业领域的“机器换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迫切需要性价比高的农业机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品质,迫切需要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皮实耐用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备、经济适用的厨卫等家庭生活用品。捕捉这些新需求,坚持以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导向配套制度供给,发展产业而融合模式,从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去狠抓实干,才能真正做到“三农”问题的大发展,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巴掌田到一块田再到连成大块田,通过互换并地等模式节约了成本缺增加了收入 ,从原来的传统耕作模式向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增加了抗风险能力,也产生了集群、规模化的化学反应。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破解了生产要素发展瓶颈,同时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及促进先关产业发展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模式也促使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不得不创新经营体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带动乡村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地址:四川梓潼七曲山风景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