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长竞选引发的命案教训了谁?

[ 作者:庄石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2 录入:王惠敏 ]

广州市白云区鸦岗村的萧裕超,在竞选村长失败后,怀恨竞争对手邓杰兴。为此他出资70万元找人联系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查处邓杰兴,没有成功。随后他要求收钱的人兑现承诺,收钱者于是找了一拨人,在萧裕超提供的精准信息的指引下,“铐”住了正欲回家的邓杰兴,将其捆绑后抛入顺德的河中致其死亡。今天上午,萧裕超及参与作案的另9人被指控犯故意杀人罪、非法拘禁罪在广州市中院开庭受审。(119日中国青年网)

村长竞选,本是农村政治生活中极其庄重严肃的大事,也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平台,而一场村长竞选引来的命案,将这一切蒙上了阴影,也为基层政治生态敲响了一记警钟。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凶手如此胆大妄为,不惜触犯法律也要宣泄所谓的“仇恨”?究竟什么让凶手愿为了一个村长的职位付出如此大的代价?究竟该怎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农村基层政治,作为与群众联系最为密切的“最后一公里”,作为中央各项基层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不得不引起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然而,当下许多农村基层政治生态饱受诟病,种种与规则、纪律、制度甚至法律背道而驰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不论是基层干部任用中“任人唯亲”的现象,农村基层选举中违规违法拉票、贿选现象,亦或是一些村干部“工作要进步,酒肉先下肚”的恶劣风气,都无时无刻不在拷问着农村基层政治的健康与未来。种种“农村基层怪象”由来已久,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特点”甚至“习惯”,其对农村基层建设与发展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危害不可谓不大,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基层乃至整个政治生态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农村基层政治“沉疴”的治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大病还需“猛药”治,要治疗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沉疴,必须要多措并举,落到实处。首先,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制度是一切的出发点,要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就必须在“笼子”上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一个完善、可操作的制度是一切决策、执行与落实的必要保障。针对当下农村基层政治的病灶,对症下药,用制度建立不可逾越不可侵犯的体系,是眼下的当务之急。其次,在此过程中必须重视“人”的影响,再优秀的制度与规则,都需要人来执行,“人”的改变,对于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改变,有着及其关键的影响。强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反思与监督管理,让基层干部从“头”开始,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净化。假如一味从条条框框着手而忽略了“人”,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改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必须要有一套客观完整的农村基层工作监管考核标准,以准确核实中央有关农村基层方针政策是否真正在“最后一公里”落到实处、农村工作是否真正依照程序规定,是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是否真正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

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在这场村长竞选引发的“血案”,固然给各级政府带来了诸多教训和改善的机会,但仅凭从大处着手,就一定能够解决一些地方病入膏肓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吗?仅仅因为一个村长的职位,就宁愿花费70万元代价疯狂报复,发生此类事件的罪恶之源究竟在哪里?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资本家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抛开对此言论的诸多争议,它至少表明了“利润”对于一个行动的决定性影响。而在此次事件中,幕后黑手萧裕超早已可谓疯狂至极,在如此疯狂行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给予了他如此恐怖的“决心”和“勇气”?答案似乎很简单,却让人不寒而栗:一个村长的职位,其带来的“利润”远比70万要大得多。若不能铲除这样的“利润”,将这隐藏于农村基层政治生态背后的罪恶之源彻底净化,恐怕即便是再完美无暇的制度,再强硬严苛的法律,再滴水不漏的监管,再清心寡欲的人,也会被罪恶之源所浸染,被更加疯狂的“后来者”践踏。因此,在政府下大力气的同时,在这广袤农村大地上的每一个人,是不是也该做一些事情,有一些改变?

唯有认清事实,剖析农村基层政治生态的“病因”,对症下药,谋划制度、教育、监督全面的蓝图,并雷厉风行予以执行落实,方能净化农村政治生态发展的土壤。而想要从根本上治愈农村政治生态的“沉疴”,一定需要依靠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一位人民,真正让自己从“小民”变成“公民”,担当起一位“主人”应该担当的责任,做一位“主人”应该做的事。我们从村长竞选引发的“命案”教训里看到的未来,不仅要有头顶蔚蓝的天空,更要有脚下坚实的大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武县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