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一些骗子专门冒充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亲属或其身边工作人员,以晋升、办事等为诱饵,大发不义之财,被称为“官骗”。让人诧异的是,除了不少群众上当之外,一些党员干部竟也涉及其中。这种可笑现象的背后反映出的特权思想危害不可小觑,亟须引起高度重视。(1月23日新华网)
部分干部同志过分迷权、贪权、恋权,导致行骗者专门盯紧“迷权”者,通过冒充官员、上级领导展开行骗,且屡屡得手,俗称“骗官”。
“骗官”的出现折射出部分干部个人素质亟需提升,存有“攀龙附凤”之心,为满足个人私欲不惜“攀关系、找靠山”。当骗子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行骗时不假思索,做出条件放射,认为领导交代的事情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完成。为“骗官”者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折射出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让许多官员和普通群众都存在错误的权力观,希望靠送钱就可以“攀龙附凤”为个人提供方便、开绿灯。同时也反映出没有权为民用,存在以权谋私、公权私用现象和错误的为官理念。造成政府公信力缺失。成为“官骗”屡屡得手的根本原因。
从根本打击“骗官”,还须从干部入手,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干部的人生信仰,树立“三严三实”思想观,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成为官员的为官准则;加强党性是修养,提高道德境界,作为干部的“必修课”防止在思想“缺钙”。杜绝部分干部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现象。严防领导找“小弟”和部分干部怀有“攀龙附凤”抱大腿的思想。
从体制弊端着手,以制度保障为突破口,以法律、法治为准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对公权私用、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要“杀一儆百”,让“攀龙附凤”的思想无处生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干部队伍配备一支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作风硬朗、思想过关的干部队伍,提升政府公信力,让“骗官”无处下手。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白坭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