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天价彩礼”因何吞噬扶贫成果?

[ 作者:汪春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2 录入:7 ]

“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够女方金耳环。”在贫甲天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大部分农民的年收入基本上能解决温饱。然而,许多一次婚姻的高额彩礼让已经脱贫的家庭债台高筑,成为农民再次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8月10日法制日报)

“天价彩礼”,这不是一个新话题。这两年,农村彩礼的猛涨之势可谓一路坐上过山车。“见面礼”、“礼金”、“三金”、“离娘钱”、“盼女钱”等,各种名目层出不穷。在西吉县流行一句俗语:“新媳妇娶到家门前,还要花个大牛钱”。“天价彩礼”逐渐成为农民脱贫的“拦路虎”,甚至已经脱贫致富的家庭也因“天价彩礼”而一夜返贫。

西吉县“天价彩礼”成为这一地区的“致贫之痛”。据媒体报道,西吉县马某与安某经“说媒队”介绍于2015年1月订婚,马某给付安某及其父亲彩礼12.4万元、见面礼金6000元、礼品1800元、下马洋1000元、买衣服手机及化妆品8000元、买金首饰16940元,共计165740元······很多家庭都因为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富裕家庭因为高额彩礼致贫的也不鲜见。为了破除愈演愈烈的彩礼风,在今年年初召开的西吉县“两会”上,李全德向大会提议,在全县干部职工、群众和青年中倡议抵制高额彩礼,节俭办婚事,引导人民群众逐步改变传统不文明的婚嫁陋习,有效遏制高额彩礼给婚姻家庭造成的悲剧。

“天价彩礼”之所以成为脱贫致富“拦路虎”,一方面是农村乡风恶化。部分年轻人借婚事“挤榨”父母,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另一方面,攀比之风盛行,大家都认为收彩礼是祖辈的风俗,大家都在收,自己的儿子也要给人家彩礼。此外,客观上来看,农村男多女少,性别失衡。据学者调查数据,1980年到2010年这30年间,中国出生的男性为2.9亿,女性为2.54亿,男性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到2007年,全国出生性别比已升至125.48∶100,农村出生性别比更高达130.18∶100。加之现代社会人口流动频繁,相当一部分农村女孩进城打工,导致年轻女性成为农村地区的“稀缺资源”。

摒弃“天价彩礼”陋习,需要政府持续发力。比如通过教育扶贫、创造和改善创业条件等让更多农村男青年自力更生,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脱贫致富上面,进而增加娶亲的“筹码”。通过小品、微电影等形式引导父母尊重子女的幸福感,不再寄希望于靠嫁女养老。惟其如此,“天价彩礼”才不会吞噬脱贫成果,农村地区全面脱贫奔小康的步伐才会更加蹄疾步稳。(汪春阳)

作者地址:四川绵阳平武龙安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