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截至2016年7月31日,山东省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16起,处理2725人。其中,违规公款吃喝问题就有212起。(人民日报官微8月28日)
对于“饭局红线”,多地纪委都曾发文警示。让人深切感受到,纪检监察机关动了真格。然而,有的党员觉得将个人的饭局与纪检监察机关挂钩有些小题大做,认为个人饭局纯属个人私事,没有必要小题大做。其实不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规则不细、管理不严、惩戒不重,一些党员干部沉迷于比规格、讲排场、图享受,导致一些地方公款吃喝总能暗度陈仓、“死灰复燃”。这不仅腐蚀干部、损害形象,也危害公信、败坏风气,消解着社会的“精气神”。
其实,党员应该做勤俭节约的模范,在引导社会风气上做出表率,而不是成为挥霍浪费的“大户”。目前,在全国很多地区,农村整酒之风却愈刮愈盛。整酒名目五花八门,比如红白喜事酒、生日酒、乔迁酒升学酒••••••广大农民疲于应付却又不得不参与其中,成为精准扶贫的“拦路虎”。尽管如此,部分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还是参与其中,甚至起“带头作用”。可喜的是,各地都在积极行动,遏制疯狂的饭局。比如,7月31日,西藏纪委下发通知,严禁共产党员国家公职人员借子女升学等名义大操大办;陕西省延安市开展党员干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专项治理行动,倡导婚丧嫁娶崇尚节约、讲究文明,以优良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当然,并非党员所有的宴请都受管控,其中只有“二十类”宴请,才会被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比如公务宴请、同城之间公务用餐、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等。这些宴请行为,都凸显个人品质、作风不佳以及“红线”意识的欠缺。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旨在强化党员“红线”意识,警示大家别在“小”饭局上栽“大”跟头。这对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筷子虽短能打倒人、杯子虽浅能淹死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别人宴请你不过是看中了你手中的权利,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希望广大党员从小处着眼、从小节严起、从小事做起,吃请聚会分清时间场合。对于一些明显违反纪律规定、违反公序良俗、可能损害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的饭局,应自觉回避。莫在”小”饭局上栽“大”跟头。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平武龙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