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假期,回了一趟老家,位于河南的东部,有时间去了两所乡村学校。一所是镇上的初级中学。一所是村头的小学。
两所学校,都是是笔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 因为是假期,在小学校没有刚见到学生,正在建设两幢两层高的教学楼,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于一个村庄的小学,已经足够使用了。在初中学校,见到了正在补课的学生,人不多,也有两个班。楼下停着几十辆电动车,本以为是老师在开会,下课时才发现是补课的学生。
听几位朋友介绍,现在有关部门对于学校的设施建设,下拔了许多资金,投入很大,学校也是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一应俱全,学校建的非常漂亮,表面上十分的繁荣。但是,却有一个难以破解的难题!
那就是好老师走了,学习好的一些学生也走了。
好老师去哪儿了?好老师大多被民办学校高薪挖走了。民办学校拿出公办学校1到5倍的工资,将教学水平高的老师争走了。
学生去哪儿了?学生去了民办学校或者跟父母进了城。许多乡村学校,从前多有二三百学生,现在学生最多的学校也只有一百多学生。全乡有好几个学校已经关门合并了,几个学校只有十多个学生。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没有好老师,没有学生,作为乡村曾经的文明光源,一定会逐渐黯然无光亮。
乡村学校的方向在何处?这是摆在乡村学校面前存在与否的关键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小桔灯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