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镇政府白条”既伤害党性更寒了民心

[ 作者:涪江民政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7 录入:16 ]

“开了20年餐馆,03年就开不下去,倒闭了,欠账太多,(欠了)7万,当年的7万,杏林镇政府欠的。”从97年的第一张白条到03年饭店倒闭的最后一张,7年间这样的白条老宋足足攒了一百多张。几乎每张单子上的内容都如出一辙,菜名、金额、签字。(11月2日 金羊网)

本是华县第一批生意人,照正常发展现在的老宋怎么说也应该是县上的富足人家,可是正是这不成功的餐饮生意和近7万元的欠款,让老宋一家只能在高速旁的板房中度过余生,为生计所迫,闲暇时的老宋不是在要账,就是在要账的路上。

12年过去了,镇政府的领导换了一届又一届,要回钱款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老宋说,跟镇政府这么多年打交道下来,他都快绝望了。不断的推诿扯皮,让为民服务的官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的“官赖”,这不仅伤害了民心,更抹黑了政府的公信力,欠款虽算不上多,但欠下的民心却是难以挽回和弥补的。

吃饭付钱,天经地义,镇政府习惯性“签字”,“抹嘴”走人,事后又一拖再拖拒不付款,这与土匪强盗又有何异?“打白条”的习惯成为自然,显然有“官本位”的思想在作祟,一顿饭菜都要搞搞特权,沾沾权力的便宜,还指望思想境界如此腐化的官员为百姓服好务,谋好利?恐怕答案是令人失望的。

镇政府总以“镇里没给钱,先欠着吧”为借口推脱,不只是在逃避责任,更是拿政府的公信力作抵押,各种敷衍只能暴露其不诚实、不守信的本质,这样的政府如何取信于民,立威于民?百姓不敬而远之就是万幸,还如何得到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得不到解决,有时间原因,更与当地政府缺乏监管,效率拖沓有关。公款吃喝无节制,公费支出强大暴露了管理上的缺失,政府支出的不透明,上级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是让公款吃喝更加肆意,管理的漏洞必须弥补。

同时,区区几万元的欠款,硬是拖了12年都无法还清,还要打报告申请审批、逐步解决,不禁让人嗤之以鼻,以拖沓缓慢的节奏解决百姓急事难事,这么“沉得住气”实在是打脸所谓高效的“执行力”。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党员干部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如今却走了形、变了味;群众利益无小事,是每名党员干部的职责坚守,如今却成了被踢来踢去的皮球,这的确值得各级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反思。

无论是官员权力的运行和监管,还是政府公信力的建设,都需要亟待加强。否则,受到伤害的百姓绝不会姑息,党纪国法也绝不会轻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