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官当有大义退玉璧的底气

[ 作者:黄诘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5 录入:实习编辑 ]

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为拉拢他,派人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其女非常喜欢,司马迁却不为所动,并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当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其中道理,与“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出一辙,意在告诫为官者要注重小节、崇廉拒腐,做到“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

诱惑之于众人,或是“使鬼推磨”的金钱、或是不可多得的珍宝、或是君子好逑的美色,举不胜举。廉洁之人,恪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原则,自觉抵制“糖衣炮弹”的腐蚀,终受民所敬;贪婪之人,怀揣“收礼无伤大雅、不必小题大做”的侥幸,对送上门的小恩小惠来之不拒,终沦“阶下囚”。看似截然不同的命运,却是小处失守、大节不保的警醒,值得人人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醒“掌权者”,“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的确,官员手持“指挥棒”,争相讨好的商人、老板不在少数,要么以巨利贿之、要么以厚礼待之,往往不得欢心不罢休。而且,随着职位的升迁、以及权力的增大,诱惑亦层层加码。此时,若欲望攻破廉洁防线,权力失守便成必然。

回首落马官员的人生轨迹,或多或少都存在雷同点。从成绩突出的办事员、到能力非凡的领导者,也曾大义拒腐、也曾勤勉敬业。然而,“任凭诱惑重重、我心始如磐石”的坚定,却在“少拿一点不碍事”中破了戒。渐渐地,该有的要求放宽了、该有的原则放松了,贪念拉扯着灵魂逐步扭曲,在满足欲望的道路上越行越远。由此看来,掉入“诱惑陷阱”的官员并非惨遭设局,而是咎由自取。若真放下私心、一心为民,又怎会在蝇头小利面前败下阵来?

正所谓,“人见利而不见其害,必贪;鱼见食而不见其钩,必亡。”庭审中的眼泪、“高墙”内的忏悔,恰是击退贪欲的最佳武器。鉴于此,还需强化日常教育,常敲廉洁警钟。以反面案例为镜、以落马贪官为鉴,提醒小节不拘、律己不严之人,抵制诱惑,严守规矩,做到“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如此,方能多一些临财不苟的理性、少一些以权谋私的任性,真正将“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的告诫植根于心。

当然,除了“脸红出汗”的提醒,“民间监管”的威慑,亦是拒腐防变的关键所在。只有将权力置于“阳光”下,接受人民监督。才能透过举报,跟踪暗访、收集证据,继而精准出击,严堵“蛀虫”的敛财通道。与此同时,不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避免因权力越界、扩张,而引发的贪腐难题,让崇廉拒腐成为常态。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钢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意借此话,与君共勉。唯愿,诱惑面前,大义拒腐底气十足;是非面前,理想信念坚不可摧。以免侥幸变教训,让官员悔矣、组织痛矣。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官厅镇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