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现在一些农村地区流行“天价彩礼”,不少农民为了娶媳妇而负债累累,甚至重新返贫。很多农村青年哀叹“娶不起媳妇”“结不起婚”。为此,河南等地政府出台“指导标准”,规定彩礼总数不准超过6万元。(2月23日《人民日报》)
近年来,关于“天价彩礼”的新闻层出不穷,无论是福建莆田的288万聘金刷爆朋友圈还是此前濮阳县出台正式文件,要求严格控制礼金,都从侧面看出彩礼在社会舆论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天价彩礼”正在成为阻碍男女婚姻自由的拦路虎,成为压在普通老百姓肩上的一座新大山。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一般为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对于家境富裕的人来说,彩礼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过高的彩礼就是家庭的沉重负担。结婚是喜事,如果因婚返贫就背离了初衷。在有些地方,家里儿子娶媳妇会花光父母数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一场大喜之后,不少家庭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风俗不能规定,但是政府可以主动作为,去积极引导社会风气。对于政府来说,就需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带头作用,以上率下,不大操大办婚礼。严格按程序向党委、纪委进行报备,婚宴中不邀请管理和服务对象,严格控制桌数,倡导节俭办婚礼。
对于村(社),要积极发挥村(社)规民约的作用,将节俭办婚丧嫁娶等写进去,通过开会进行宣传,形成共识。同时建立完善红白理事会,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帮助村(居)民全程操办红白事,切实做到不攀比、倡节约。
现代社会,婚姻自由,恋爱自由,谈婚论嫁本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天价的礼钱却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婚姻不是比什么,而是两人感情的契合,不要让外在的原因而让爱情变了味。移风易俗不易,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协作,从党员干部做起,以上率下,上下联动,最终这座大山一定会被移开。
(作者单位:遂宁市船山区科知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