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攻坚要发挥愚公精神

[ 作者:勤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2 录入:吴玲香 ]

云南省岩台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15户人家世居住于此,一直以来祖祖辈辈就靠着这条悬崖路进出,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带着15户人家干了12年,在悬崖峭壁上劈出4米宽的进村路,实干二字刻在了村头。(人民日报,320日)

我们从小就听说过愚公移山的故事,面对大山挡路,愚公想到的不是绕着走,而是坚持不懈去挖山,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终有一天大山会被移开。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天帝而将山挪走。云南岩台村就是靠着愚公精神,坚持不懈,花了12年,终在悬崖峭壁间开辟了一条通村路,也是一条致富路。

自助者天助也,脱贫攻坚除了发挥政府的作用,还需要更多李华明这样的人积极行动起来,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待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只有真正发挥困难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作为,积极谋划,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脱贫。

造成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致贫的原因除了基础条件差及因灾因病等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就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如今赶上了好政策,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精准脱贫,各种项目、资金纷纷涌入贫困村,只有结合自身优势,主动作为才能真正实现脱贫。面对脱贫还存在这样两种情况:一是部分贫困户不愿意脱贫,成为贫困户就能享受国家的各种优惠;二是认为什么都是国家给予,自己等着靠着要着就能发家致富。打个比方,有人经常打12345反映为什么隔壁村路都修好了,而我们的路还没修通。你给他解释现在村道路的建设主要采取群众一事一议方式进行,需要群众积极进行筹资酬劳建设,建设资金来源于群众自愿筹资、社会捐资和结合上级社会补助资金。然而很多人就是不理解,大家都想修路,然而当要出钱出力的时候,有的地区热情就熄灭了。

岩台村修路就是现代版的愚公移山,靠15户群众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致富路,需要的是多大的毅力,多坚韧的决心,才能干出来的一件事。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战胜困难的决心,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事在人为,每个个体积极行动,主动作为,不等不靠不要,借着国家政策的春风,到2020年,我国贫困人口一定能全部脱贫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遂宁市船山区科知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