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群众所说的画,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下发的“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为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宣传画。宣传画共印制21.6万张,下发到区直单位、高校和各市、县(市、区)、乡镇、村、屯张贴,向各级群众宣传广西开展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五个重点、对违纪问题的举报方式等。各地各单位结合实际,张贴宣传画,同时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微信微博等持续宣传,不断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让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村入屯,充分发动群众积极监督,主动参与,共同推进。(5月24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广西此举之所以收效良好,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首先,能够充分重视扶贫过程中,一些政府工作者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这是一种必要的态度。虽然扶贫工作中涉及到的包括腐败、滥用扶贫资金、谎报数据等违规违纪问题通常涉及数额不大,但是,这些对于基础薄弱、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贫困地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只有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能够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并给出解决办法,才能充分起到震慑作用,让怀有违规想法的相关工作者望而却步。其次,让群众参与到监督政府和党员的工作中来,才能真正实现监管工作的无死角。有一句话这样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并不是说纪检纪委工作者的眼睛就不亮,而是说党员干部最容易在群众面前暴露出自己的问题,而一个党员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的感受应该作为最重要的评定标准。
因此,为群众开通一条便捷的民意上通渠道,让群众的举报真正发挥效用,这实在是不错的方法。而党和民众之间屏障的打破,也更容易使两者充分融合,形成促进扶贫工作顺利展开的强大凝聚力。当然了,广西此举虽然好,但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对举报者信息的保密问题。贫困地区往往距离城市较远,广泛分布于农村,而某些受中国乡土文化影响严重的农村,至今还保留着以家族为单位、“大姓独尊”的传统,当然也存在一些所谓的“地头蛇”。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全国多地扶贫资金被挪用,当地民众却敢怒不敢言的原因。所以,纪委工作者要充分考虑到举报人的安全,坚决不能泄露其个人信息。同时,纪检纪委工作部门对于群众举报要重视,却不能偏信。每一条举报信息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查才能定性,避免让举报工作沦为个人恩怨与相互报复的工具!
总的来讲,广西此举是值得其它地区借鉴学习的。以科技助推扶贫工作,严查其中的违规违纪现象,会使该项工作更加公平、透明,惠及千家万户!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