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把握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方向任务,增进“三农”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交流互动, 11 月 11 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与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南省中国乡村振兴研究基地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会议分别由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刘宗林院长主持。

陈文胜.jpg

陈文胜教授首先感谢各位研究员的到来,他认为在党的二十大之后举办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强国战略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乡村振兴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从而首次把“农业强国”纳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之中,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刘宗林.jpg

省人大农业委原主任、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宗林以《民以食为天: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体会》为主题,认为党的二十大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底线要求。湖南作为粮食主产省之一,要自觉为国家粮食安全彰显湖南担当。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要将粮食安全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就耕地保护、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政策支撑等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使更多研究成果变成推动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举措,给党委、政府当参谋、支实招。

孙麟.jpg

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湖南农道公益基金会发起人孙麟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新时代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九项本质要求中有一项是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在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农村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但是,二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对此,主要谈三点认识:第一,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农村的物质文化生 活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下, 用艺术的方式,通过建设艺术乡村来丰富和创新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把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建设纳入公益慈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内容。

黄俊杰.jpg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湖南五八农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黄俊杰以《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认为58农服依托多年深耕三农互联网行业经验,以建设全国领先的“数字乡村”平台模式为目标,着力构建以村的档案、组织、人口人才、集体经济、资产资源、产业等信息数字化联网,村民的生产、生活、办事等服务便捷化上网,党员干部的基层治理、密切联系群众等工作可视化用网的数字乡村平台。探索建成信息数字化、建设集约化、体系标准化,可应用、可复制、可推广、可分析的湖南省数字乡村示范样板。

刘祚祥.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刘祚祥以《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为主题,认为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赋能。在金融发展史上,金融体系是一项重要发明。二十大将“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制度创新,有其内在原因。金融系统的体系化重塑,意味着要赋予普通农民平等参与金融体系改造的权利,让他们能够全面的获取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区块链等工具,运用大数据、算法等方式理性地把握机会,从而为农民的企业家行为提供金融便利,为加速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内生动力。

姚波.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农顺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波以《联农富农,产业先行》为主题,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关键要兴产业,富村民。在实务中,联农富农机制构建,是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建设的必要条件,是项目参与主体谋划实施的关键要素。构建联农富农机制要产业先行。产业项目的实施,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驱动力量,是协同各方利益的重要载体;构建联农富农机制要着眼普惠。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要惠及项目区最大多数村民,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构建联农富农机制要注重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内置金融,探索"3+N“模式(政府+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N)。

钟威.jpg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湖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乡村振兴分院院长钟威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的探讨》为主题,认为新时代中国的生态文明战略转型在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这个主要矛盾,城乡差别、地域差别和贫富差别这三大差别成为主要的不平衡,为了消除差别实现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以来确立构建新的发展格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巨大经济效益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再到乡村振兴,国家长期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了巨大的沉淀成本,生态资源的价值化可以激活这些沉淀成本,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因此生态产品价值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念上的重大变革,是缓解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路径。如何建立生态资源的标准体系,科学量化生态产品价值,健全生态产品开发机制,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让货币锚定在生态产品和城乡硬核资产上,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肖育明.jpg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省农行机构业务部原总经理、高级经济师肖育明以《完善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对于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完善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助推乡村振兴,是当前值得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农村土地要素大量“进城”,城乡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失衡,资金逆向流动(农村、农业的资金流向城市、流向非农业),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农村网点。农村人力资源流向城市等等。由于“三农”的属性(投资回报率底、自然风险大等),加之金融部门的经营风险追责力度大等多方面因素,形成了对乡村发展的制约。要进一步完善支持、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政策。包括银行在农村组织的存款大头流在乡村振兴上,国家对这一块资金给予帮扶,严格鉴定“尽职免责”等。适当恢复增设一些便民金融机构,把普惠金融落到实处。

梁滋民.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惠旅智慧景区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滋民以《运营提升乡村多元商业价值》为主题,认为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手段,来盘活与提升乡村多元的商业价值,我们通过三个村的运营实践,对乡村运营有以下几点认识:乡村运营第一步要有组织,可以通过村集体与第三方专业公司共同成立运营平台,与村两委分工合作。第二步,要制定经营方案,其中包括有运营基因的乡村规划,产业产品规划,乡村产品形态与投入产出的市场分析,为企业进乡村,乡贤返乡村,乡民自主创业提供接口,让乡村产品的投入和产出清晰可见,第三步,要为产品提供落地方案,通过盘点四闲资产,明确村里的家底,确三权,再通过四招五引,即招运营商,招投资商,招服务商,引团队,引资金,引智库,饮品牌,引大IP,假以时日,必有收获。第四步,要有整体运营的执行方案,按照互联网+乡村种养殖+乡村休闲旅游+新型生态业态,来做乡村,充分理解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乡村是城市人的乡村,城市是乡村人的城市,相互市场交融,打通大内循环,乡村运营必然是水到渠成。

尹怡诚.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副教授、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尹怡诚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乡村发展的前进方向,“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把“和”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方方面面。“和”包括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统一的“和”,形神和洽的现代化乡村的“和”与乡村治理和谐有序的“和”。

杨林波.jpg

红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林波以《加快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湖南农业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二十大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和乡村产业发展,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一是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二是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收入来源。三是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汇聚人才和人力资源。四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做强乡村产业的一些思考与想法。一是要科学规划,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要因地制宜,打造区域特色农业产业链条。三是要凝心聚力,加强技术提升与人才队伍建设。四是要开放合作,及时掌握行业发展信息引导生产。

刘海光.jpg

湖南省农村发展研究院理事、农创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刘海光以《深化乡村振兴领域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投资》为主题,认为落实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投资领域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乡村振兴项目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投资,区域内围绕产业振兴,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贯通全产业链,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用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赋能种养业,提质产业园区,升级区域产业,让农民增收,财政增加,反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和农村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农民共同富裕。

胡庆红.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海星区域公共品牌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院长胡庆红认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思路之一,就是研究和探索如何用区域公共品牌的数字化建设来实现将高大上的前沿技术应用于最接地气的农业发展,通过对区域公共品牌运营进行数字化赋能,促进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用创新的理念、品牌的打造、数字化的手段和全产业链融合合作的先进模式,运用于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过程中;实施区域公共品牌的规划与决策数字化、营销与推广数字化、运营与监督数字化以及创新和融合数字化,赋能区域公共品牌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彭秋归.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彭秋归以《中国式现代化特色的三农维度》为主题,认为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维度,是构成中国特色的基本根据和重要来源。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其中农村人口的现代化是重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其中农村的共同富裕是难点;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中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是要点;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中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是焦点;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农村的长期稳定是基点。

陆福兴.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陆福兴认为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大国的历史与国情注定乡村现代化的滞后。当前,中国式现代化的待解难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农业农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短板;农民是中国式现代化巨大人口的难题;建设农业强国遭遇乡村资源不足难题。尽管如此,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资源动力在乡村: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资源依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蓝海、乡村提供现代化的生态涵养保障、是文化现代化的基础源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走好乡村优先发展之路:一是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化优先发展战略;二是提高农民现代化的素质和能力;三是构建县域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新机制;四是强化乡村土地改革形成县域发展新活力;五是以农民为中心激发乡村现代化主体活力。

瞿理铜.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瞿理铜认为住房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在要求。受成本、习俗、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自行建房依然是大多数农村建房的主要形式。为防范农民自建房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安全风险,应不断建立健全农民自建房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完善农民自建房管理体制机制。二是完善乡村建房工匠制度。三是探索建立农民自建房第三方监管机制。

易学尧.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易学尧认为二十大报告三农的工作精神的三个关键词,以产业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以和美为目标的幸福追求,以活化为手段的技术方式。“和美”的提出是乡土中国的伦理再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和”伦理实践,是实现由传统“血缘”和“地缘”向“社群”转向的乡村社会化转型。乡村人才的智慧与人性的提升是乡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点。

王文强.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与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文强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中,乡村人才振兴具有基础性,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正确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关系,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与教育、科技协同发力,为全面推进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周楠.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新华社湖南分社经济部主任周楠认为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民生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结合近年来,全球频发极端灾害天气,以及地缘冲突的出现,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我们要看到必须在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等方面更加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备豫不虞。

李珺.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珺认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农民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不仅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李珊珊.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珊珊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强国之路不仅要实现农业生产总量的大幅增长,更要实现农业发展质量的新飞跃。迈入新阶段,疫情冲击经济运行,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供求紧平衡将越来越紧。因此,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汪义力.jpg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汪义力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一伟大变革历程中,乡村社会无论是结构功能还是面貌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作为国家治理基石的乡村治理也相应发生并正在经历着深刻变革,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取向、治理方式等发生转变。(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