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第三届年会在吉林省靖宇县圆满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等40多名业界专家学者及地方政府部门党政领导齐聚一堂,围绕“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与深入研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赵光远研究员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吉林作为农业大省,在乡村绿色发展与振兴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年会落地靖宇,既是对地方实践的肯定,更将为区域乡村治理创新注入新动能。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副会长、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文胜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乡村振兴已进入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需通过治理创新,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兴村的金山银山。中共靖宇县委书记于淼介绍了当地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绿色产业的实践成果,期待以此次年会为契机,借鉴全国先进经验,推动靖宇乡村振兴迈向更高水平。
主旨报告环节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丁晓燕研究员主持,多位权威专家聚焦乡村发展核心议题分享前沿观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会长魏后凯研究员在《以乡村经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学术报告中提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为乡村经营奠定了基础,但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面临的着村庄分化日益严重、农村集体经济“统”的层次较低、农村大量资源闲置或低效利用、经营风险和债务控制亟待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不完善、乡村经营人才严重短缺等困境,因此应发挥乡村经营的重要作用,通过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经营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约束机制等措施扎实推进乡村经营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吉林财经大学安明友教授结合十年扶持合作社的实践经验提出,吉林省农业优势明显,但农产品品牌缺乏导致优质低价的问题,所以要通过打造品牌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并基于自己过去十年扶持一家合作社经历,得出高利润率才能提高农业发展容错空间和生存能力的启示,同时提出领导观念转变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陈文胜教授在《绿色发展目标下如何平衡乡村的当下需求与未来发展》报告中提出,绿色发展已成为破解乡村“发展赤字”与“生态赤字”双重困境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乡村正面临绿色转型“长期投入、即时回报”的时间错配、“生态目标、乡土逻辑”的文化张力、“国家战略、基层实践”的治理落差三重矛盾,应从“零和博弈”转向“协同共生”范式、设计短期激励与长期回报相结合的治理工具、激活村民主体性等措施,实现乡村当下生计保障与未来生态增值的动态平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鑫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分析》中提出,以往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多基于某一个时期的横截面调查数据而开展,难以掌握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随经济社会形势而变化的情况,为此提出了涵盖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居住环境五个维度的综合主客观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测度发现,无论是使用客观指标体系测算,还是使用主客观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测算,2013-2023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获得了显著提升。
高峰论坛由陈文胜教授主持,西南石油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刘金华教授以《数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内在激励、模式创新与推进路径》为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所长赵光远研究员以《关于“土特产式乡村治理”的一点思考》为题、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覃志敏以《边疆地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协同治理:现实困局与突破路径》为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韩成福研究员以《构建“东北三省一区”县域层面的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为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胡扬名教授以《新内源视角下乌石峰村文旅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为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陆福兴教授以《新生代农民工县域市民化问题研究》为题,围绕基层治理创新、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县域发展等议题展开专题分享。《新华文摘》杂志社高级编辑胡元梓、《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范敬群教授对高峰论坛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主题研讨环节由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覃志敏主持,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潘刚研究员以《黑龙江省乡村治理路径选择及对策建议》为题、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宝星以《吉林省边疆民族地区共同富裕内涵意蕴、逻辑审视与实践指向》为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副教授瞿理铜以《多元共治提升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效能》为题、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姜峰副研究员做了《吉林省边境村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探》为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谢宗藩讲师以《绿色农业发展中政企银农协同机制及其实现路径》为题做了演讲。
陈文胜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强调,乡村治理是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桥梁”,唯有通过制度创新与治理优化,才能统筹短期民生需求与长期发展目标,化解“当下生存保障”与“未来生态增值”的矛盾,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两山”转化新路径。他认为,此次年会汇聚了理论智慧与实践经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多元思路,未来需进一步推动研究成果落地转化,让学术力量真正服务于乡村振兴实践。
会议最后举行第四届年会交接仪式,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覃志敏代表承办单位申请2026年在广西大学举办第四届年会,经会议一致同意,正式完成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