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推进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去30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弊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开行、光大银行、企业家联合会、企业协会和城镇化促进会六个单位联合下发了《实施“千企千镇”工程建设美丽特色小镇》的通知。在通知下发以后的这半年多时间里,已有二百多对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签约之后,国开行、光大银行立即跟踪给予了资金支持。“千企千镇”工程地落实,为引领中国城镇化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2017年8月24日,在首届中新·国际特色小镇发展论坛开幕式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进行主题演讲时说到:“中国的城镇化,下一步就是要重点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在习近平总书记地关心支持和推动下,正在健康、迅速发展”。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对特色小镇做出了三次重要批示,我们正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指示,把特色小镇健康地推向前进”。郑新立表示,全面实施的“千企千镇”工程,将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创新和转变。
第一个转变,就是在城镇化的方向上要由重点发展大城市向重点发展特色小镇转变。通过在小镇上来发展专业化协作,降低成本,能够形成更高的竞争力,这将改变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通过发展一批特色小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吸引城市的人口和农村转移的人口向小城镇聚集,从而改变中国城市化的走向。
第二个转变,就是在城市的功能上,由过去工作区域和居住区域相互分离改变为向产城融合的方向发展。所以下一步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是产城融合的,不是盖一片房子,让大家到那去买,而是必须要有产业,要有就业的机会。
第三个转变,就是在城市的功能上,主导产业的选择上,由多业并举的综合性城市向专业化的特色产业发展。未来的特色小镇就是高度的专业化,围绕一个产品形成一个小镇,比如说浙江省在改革开放中形成了一种“块状经济”的模式,依托一个城镇、一个县城发展多种特色产品,然后围绕这种产品来搞专业化协作,他就形成了全世界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第四个转变,就是在投资运营的主体上,要由政府主导转变为企业运营。
第五个转变,就是在土地的供应上,由政府征地以后“招、拍、挂”,向转让土地用益物权或者土地入股的方式来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部署,特别是提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跟国有土地同权同价,特别是农村的宅基地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他的建设用地指标可以拿到一定范围内去进行交易,满足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需要。
第六个转变,就是融资的方式上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前三十几年的发展,我们过分地注重间接融资,以银行提供贷款为主,现在形成了债务率过高的状况,特别是我们央企的债务率,有的到70-80%,甚至更高。由于债务率过高,导致他的成本负担很重,一年赚的钱大部分交给银行了。我们搞特色小镇切记不要把债务比例搞得太高,尽可能股权融资,由企业来投资,把债权融资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比例,这样小城镇未来的运营就可以避免过重的债务负担。
演讲最后,郑新立表示,目前特色小镇建设仍在探索阶段。中西部地区要研究浙江特色小镇的经验,借鉴国外特色小镇的经验,争取把特色小镇建设健康的、持续的,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下去,改变中国城乡布局和城乡面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继而支撑未来十几年、几十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记者/吴秋华 项坤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国际在线 2017-08-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