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该如何理解与解读十九大报告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部署与工作重点?20日,在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新华网思客联合主办《参事讲堂》上,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杜鹰详细剖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并提出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是当前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个重点。
为什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杜鹰认为,这根本上还是由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四个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所决定。即: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农业的竞争力面临新挑战、农民收入增长势头放缓。
该怎样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和主要任务?杜鹰表示,要从我们面临的问题出发来理解,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包括同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包括优化供给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能三个方面,可以用“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来概括。
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杜鹰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从去年开始,前几年就已经起步,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创新点与亮点,要把它们很好地总结起来、推广开来、深入下去。杜鹰还提到改革的三个重点,分别是: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宅基地改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第一位。如何让农业成为高收益的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推动乡村振兴,农业企业要怎么做?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以他在农业领域耕耘36年的经验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刘永好认为,要做到农村的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一二三产业联动,必须要培育“四新”:新型农民、新型农业主体、新型农业科技、新型农业业态。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杜鹰谈到,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一边摸索一边往前走”,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黑龙江省政府参事、省农科院原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黑土联盟主席韩贵清认为,中国农业的希望在科技,科学家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中国农经学会副会长刘奇强调实现乡村振兴,要“观念转轨、动能转换、治理转型”。(记者 张晓赫)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