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曾仁德:一个贫困户的新困境

[ 作者:曾仁德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10 录入:吴玲香 ]

按照上级要求,单位安排我在驻扶村结对帮扶5个贫困户。其中一户的户主叫曾X明,男,1952年9月出生,家庭人口2人,他本人和配偶。配偶姓名欧X香,1958年7月出生。他们原有1儿1女,都已成家。儿子在云南开图文店,从事文印工作,生意红火,儿媳是云南当地人,生有两个孙女儿。老两口也很勤朴,在家里耕种田土,养鱼,喂鸡鸭,论经济收支状况,应该属于小康的水准。只是房屋比较陈旧,是他们的一个堂侄1996年时候建的砖木结构房,内外都没有粉刷,他们家1999年从堂侄手上购买的,当时的价格是1.5万元,他们原计划前年拆除新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他们的儿子2016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日夜里从云南的住所(五楼)坠楼身亡。这一事故的发生,不但断了他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而且为了料理儿子的后事,以及查找其死因(他们怀疑是儿媳谋杀)和争取孙女的抚养权,他们自己,并请人多次到云南报案、上访、诉讼。不但将家里原有的积蓄花光,还欠下了一些债务,由小康之家而坠入贫困之中。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因为过度的悲伤和往返云南的奔波劳累,两人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旧病新伤,什么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风湿、肾病等等都上来了,两人都多次住院治疗,使其贫困状况更为加剧。

我是去年4月开始被安排与他家结对帮扶的,入户走访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内心非常同情。除了诚心诚意劝慰他们外,我还利用自己的法律与政策方面的知识,对他们内心郁结的儿子死因问题、孙女抚养权问题等进行了有效的疏导。经济上也给予了一些资助,给了现金600元;联系他们给电力公司一户干部家养鸡,具体做法是:因那位干部的女儿年内要生小孩,需要几十只鸡,并且他家其他人也喜欢吃鸡,但对市场上卖的鸡又不放心,所以他们自己孵了一些优品土鸡鸡苗(49只),赠送给他们喂养(他家前有空坪,后有山地,很好放养),并送一些粮食、玉米等给他们做饲料,待长大了再按市场价到他们家购买。

今年,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又已资助他家现金400元,仔猪2头(梅山土猪,价900元),洋鸭子10只(价160元),同时,他自己还喂养了鱼塘1口(面积1.2亩),耕种水田1.5亩、旱土0.5亩(他们捡了别人抛荒的一些田土耕种),鸡鸭20多只。预估其家庭全年生产经营性收入应在1.5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可以达到5000元以上。此外,他们还有养老金、低保收入。他们也都入了农村医保,且个人缴费部分都是减半交纳的,比普通农户的住院报账比例要高10%。今年4月份,曾X明因高血压等病到镇卫生院住院治疗,总计医药费近5000元,医保负担了90%,自己只需负担不到500元钱。所以,按照“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今年脱贫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鉴于他家房屋状况,同时,他们自己认为年龄大了,儿子没了,不想再花钱改建房屋了,希望易地搬迁,换一个生活环境(住在现有房屋里老是想起他们儿子的一些情景),村里考虑他家的实际情况,也给他们报了易地搬迁,并且得到了批准,给他们安排了一套50平方米的套房。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却是让他们陷入了新的困境。首先,为了公平起见,镇政府对所有安置房都是采用公开抽签的办法来确定房号的,结果他们抽的是六楼(顶层),因为他们都已年老体衰,又有风湿病,感觉爬六楼很为难,生活很不方便,所以至今还没有去领钥匙。其次,镇里通知他们在8月20日以前要入住新房并拆除旧屋,但我们赠送给他们喂养的猪还只喂了不到两个月,只有70~80斤一头,原是准备春节时宰杀的,计划卖一头半,自己留半头过年;还有鸡、鸭、鱼等也大抵如此,待春节时卖一些,自家食用一些;农作物也还没有收获,怎么办?怎么搬?往哪里搬?确实让他们着急。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并且应该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三,新的住处距离现有房屋有3.4公里(是我开车打表数),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如果是年轻人,骑上摩托车,十多分钟就到了,而对于他们俩来说,只能走路,一个来回,没有一、两个小时肯定不行,所以,搬迁以后,现有的产业只能全部放弃,以后靠什么生活?现在自己食用的四季蔬菜不要买,过年过节的鸡鸭鱼肉不要买,虽然没有计算收入,但省下的也都是钱。

抽签的当晚,他们就给我打电话,问我能否给他们想办法换一套低楼层的安置房,之后又为搬迁的事多次与我联系,为此我专程到安置点现场了解情况,到他家与他们交谈。他们又提出能否慢一点搬迁?或是能否给他们留两间房屋和猪栏、厕所暂时不拆除,待他们收获了今年的农作物,处理完鸡鸭鱼猪等之后再拆除?换房的事情我说我实在没有办法,因为已经全部分到了农户,除非他们自己私下去联系。其他问题,我已将情况向镇扶贫站、和镇分管领导进行了反映,他们也要研究以后才能答复。

我在安置点看了几户已经入住的贫困户,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他们对政府的政策的确很感激,对房屋的结构、布局、环境、绿化美化状况都很满意。但对以后的生活打算,却是大多很茫然,只有一户(女,姓秦)说完全没有影响,因为她老家距安置点只有不到500米,并且旧房要拆也只需拆除一头,另一头是她儿子的,儿子不是贫困户,不需要拆。

我觉得,易地搬迁安置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牵涉到农户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绝对不只是把贫困户搬迁进去了,旧房拆除完毕就算完成了任务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搬进去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工作还要多得多,困难得多。我们既要保证农户搬得出、住得进;更要保证他们住得下去,生活得了;安居更能乐业,有房住,还要有事做,有稳定的收入。为此,我们应该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一整套相应的细则性的配套措施,如社区(安置区)治理、菜土配置、就业引导、就医就学安排等等。让他们实实在在比原来(搬迁之前)生活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真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脱真贫、真脱贫的目的,而不是有些人所担心的“搬迁之日,就是返贫之时”!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化北控水务有限公司)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