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中国农业资本深化》中,作者针对当前的实际,创造性的提出了“三农主义”解决方案。何谓三农主义?概括地说就是三句话,即坚持农本政治,实施农先战略,打造农基社会。对于中国来说,三农主义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期公众号我为大家简要解析“三农主义”中的“农先战略”。
实施农先战略,要求我们将农业农村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战略上重视,在资源上倾斜,在政策上优先。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工作得到了各届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只有发达的农业才能确保国人衣食无虞。为此,领导人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1957 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指出:“全党一定要重视农业。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农业的极端重要性,决定了它必须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
从中国当前的实际来看,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小康”的短板,要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需要我们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其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不动摇。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的独有优势,因而,对某一项工作实行优先发展的战略,往往能取得显著的成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使得中国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快速建立;改革开放后的公共交通优先、就业优先、教育优先、人才优先等发展战略,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带入了快车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优先”,其中之一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向全社会传递出了明确的信号,势必也会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巨大机遇。
正式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体现了决策层的“三个导向”。
第一是目标导向。中共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十六大、十七大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了强调和安排;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十九大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要求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后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将统领未来各项工作的全局,而这一伟大目标能否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是否达到预期。
第二是问题导向。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的制胜法宝。从形势发展上看,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建国之初有了巨大的变化。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1978年为27.68%,2009年首次跌破10%为9.79%,2017年进一步降至7.92%;2017年,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人口中的比重也降至17.51%,而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很快超过1万美元、城市人口比重将很快超过60%。但是,从当前的工作全局来看,我国社会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综合国力在变化,发展质效在变化,增长模式在变化,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大量农民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农业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差距依然较大,这一切,都是制约当前工作的主要问题。为此,要求我们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切实从战略上将农业农村工作置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在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制度设计、政策创新上想办法、求突破。
第三是人民利益导向。为人民服务,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是由毛泽东同志最先提出的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和规范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定义务。这一根本宗旨,得到了历届党中央的坚持和发扬。党的十九大报告全文三万多字,其中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人民利益”,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为民情怀。人民利益导向要求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不能落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显著缩小城乡差距,在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中更好的保障人民的利益。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安排部署农村工作的最高工作会议。2018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于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了各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对明后两年“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了研究落实,对2019年农业农村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会前,习近平、李克强分别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和批示。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李克强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切实落实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护和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两位领导人的重要指示和批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成为未来的工作基调。
在本次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对重点任务进行了强调,对如何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进行了部署安排。会议并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按照惯例,这将成为未来一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同时也意味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已经从思想变为战略,从决策变为行动,从理念变为现实。由此,我们可以预期,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业农村工作必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的三农工作格局也必将会出现更为深刻更为积极的突破。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 现代农业与农业投资研究所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