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姜广辉: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粮食稳产保丰的核心基础工程

[ 作者:姜广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4-04 录入:易永喆 ]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局,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性基础支撑。从六十年前农民领袖陈永贵带领村民们平整土地、开荒拓田、改良土壤,到如今哈尼梯田“天人合一”的生态表达,无一不证明农田建设在提升耕地产能和实现生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有效实现了农民和生态的“双受益”。

现如今,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由单纯注重新建逐渐向建新与改存并重转变。早期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多为耕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建设基础较好的平原和缓坡丘陵区域;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始向田块布局分散、区位条件差、地形复杂的丘陵山区进军。可以说,当前所谓的“陡坡造梯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上是对剩余永久基本农田的存量挖掘。

事实上,考虑到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由最初的补充耕地数量为主到现如今以注重现有耕地质量的提升即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来实现粮食安全目标,是严酷现实下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正如张凤荣教授所言:“高标准农田建设本身也是生态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耕地产能同时,缓解了以开垦其他地类来保证粮食安全的压力,相当于从区域上保护了包括沼泽、滩涂、草地等其他土地生态系统。例如,将坡耕地修建成梯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水增墒,减少了养分随径流水的流失而导致的河湖水质的富营养化危害;建设农田防护林网不但可以防止农田土壤的风蚀沙化,也减少了扬尘对下风向的空气污染。

在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四个现代化”进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今天,需要科学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内涵,全面客观地评估农田建设的政策效应,高标准农田建设当然应该坚持生态优先,但要谨防走入生态保护的误区,而忘记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初衷。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讲师;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