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素敏: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重在做好“加法”

[ 作者:张素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25 录入:吴玲香 ]

119日,河北省召开宣传文化工作会议,传达学习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及我省贯彻落实意见汇报时的三点要求,部署今年全省宣传文化工作。其中会议要求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产业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但是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文化产业顾名思义本质是产业,根本是文化。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独具特色的河北文化产业,激发文化产业新活力,还需做好三道加法。

“文化+”,即依托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从上古神话到现代文明,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在燕赵大地上留下了历史印迹与瑰丽华章。万里长城之首山海关老龙头、名闻天下的赵州安济桥等名胜古迹;丰宁蔚县剪纸之乡、石家庄辛集农民画之乡、唐山乐亭皮影之乡等民间艺术;中国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国际性杂技艺术节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张家口等地休闲观光生态旅游资源。这些都是河北的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只有抓住文化底蕴,才能抓住文化产业的根。只有牢固树立“文化+”理念,立足本地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使文化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才能打造独具特色的河北产业文化。

“创新+”,即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创新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走自主创新的文化产业之路。做到创意创新,不照搬别人的创意;方法创新,不照搬别人的方法;科技创新,采用新的科技手段。把培养创新人才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培养善创意、懂管理、会经营、能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才。

    “互联网+”,即借力互联网乘势而上。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行动不是局限于技术革命的计划,而是理念上的革命,产业上的变革。在这一背景下,文化产业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的最大机遇。互联网能够拉近文化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更直观、快速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互联网提升和重塑了文化产业平台,使各产业门类跨界连接、融通共生。互联网更能加快文化产品的输出,走向省外,走出国门。

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异彩。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让我们携手并进,奋发作为,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朝阳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成安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