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4月21日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群众在哪,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目前中国拥有7亿网民,代表的是7亿公民的牢骚、意见、建议和权力。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的意义不压于线下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深入的去了解、去倾听、去调查、去摸索、去研究、去思考、去总结网民群体,去关注、关心他们,是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领导干部要坚持倾听网民声音。网民的声音来自普通老百姓,反映着群众的喜怒哀乐。而网民的声音中许多与政府执政相关,直接反映着执政水平、政策落实、基层治理等情况。重视并认真倾听网民的声音,才能对党风、政风和干部作风有更清醒的认知。各级机关和领导干部须经常上网看看,了解民意、倾听民声、掌握民情,知网民之忧,晓网民之困,科学分析舆情态势。除了搜索网情,也需通过官网、官微开辟民意专栏,搭建与网平等交流沟通平台,使更多的民声反馈到决策者和执政者耳朵边,无疑会使执政施策更加贴近民心。
领导干部要坚持收集网民意见。民意是政府执政好与坏的方向标,是反映社会治理的“晴雨表”。收集网民意见和建议,对于科学执政,把党和政府的政策落在实处具有现实意义。网络环境相对自由,网民敢于畅所欲言,甚至作为匿名举报的平台,虽然充斥着许多虚假不实信息,但毫无疑问,网络正成为群众行使监督权力的绝佳平台,从“一网一端”到“反腐一键通”,网络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反腐作用。定期科学的收集网络民意,能及时掌握民情民意民心,无疑利于政府科学施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群众困难,促使政府行政效能的提升。
领导干部要坚持科学引导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千变万化,既存在着善意的批评,也存在着一些偏激、错误的看法和信息极容易以“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忠言逆耳,对于复杂的网络舆情,不可“一刀切”的否定,不但要欢迎,还要认真研究、分析、判断,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舆情处置队伍,激浊扬清,弘扬正义,引导舆论正确方向,一旦发现容易诱发负面影响的舆情信息,须第一时间启动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化解舆情风险,纠正网络舆论错误偏向,激发网络正能量,高唱主旋律,促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让人心旷神怡。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