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敖思明:让五老监督员为八小时以外监督破局

[ 作者:敖思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30 录入:实习编辑 ]

去年以来,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依托网格化管理手段,通过聘请“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退伍军人、老模范、老党员)担任廉情监督员,紧盯网格内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休闲圈的作风情况,取得反腐倡廉实效。(共产党员网5月27日)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在本该乐享天伦的时候,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的“五老”们无怨无悔,在守护地方清风正气上发挥余热,被群众誉为廉情“啄木鸟”,不仅唱响了新时期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更为纪委平添了无数廉情观察瞭望哨,推进网格化的廉情监督工作机制形成,促使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坚持拧紧纪律和规矩的“螺丝扣”。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八小时以外”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高发时段”,是腐败的“最佳时机”,是监督的“弱点”和“盲点”。如何加强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各地纪委也纷纷进行了探索,但限于人手的不足,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聘请“五老”廉情监督员,发挥了社会监督的力量,帮助领导干部提高“免疫力”,自觉净化生活圈、社交圈、休闲圈,做到一以贯之。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廉情监督手段,值得借鉴和推广。

常谈廉政经,搭建防变“隔离带”。子曰:“见微知著”。领导干部作风上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家属特别是配偶当是在第一时间能够察觉。但虽有“廉内助”,也有“贪内助”,以致常常上演腐败“夫妻档”。对此,“五老”们通过定期上门窜门聊天,与领导干部家属常谈廉政经,帮他们算好“经济账、政治账”,让他们认识到管好自家人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主动当好廉政建设的宣传员和监督员,在枕边、桌前常吹廉洁风,用亲情的监督构筑起反腐的大堤,把家庭营造成为温馨、洁净、安全的港湾,做到防患于未然。

扩大监督圈,构筑拒腐“防火墙”。“两面人”是腐败官员的人生写照,他们很善于、惯于“表演”:台上讲反腐倡廉时正襟危坐;台下“八小时以外”却蝇营狗苟。如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曾大言不惭地对“圈内人”说,我在会上讲的是说给人听的,咱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五老”们通过向群众收集意见建议,进一步扩大了监督圈,让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生活情况不再是绝对隐私,让纪委可以通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论证领导干部是否能够保持廉政从政,从而做到对领导干部教育规范在前、约谈提醒在前、纪律处理在前,并及时发现并清除干部队伍中的两面人。

莫道桑榆晚,最美夕阳红。当越来越多的“五老”们不沉迷在牌桌上,而是像啄木鸟一样为政府的廉洁而不断努力,领导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必当拒绝腐蚀,远离污染,以廉洁自律营造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促进党的事业日益繁荣。

作者地址: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