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何健:实施百镇建设行动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 作者:何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7 录入:实习编辑 ]

人民网成都10月14日电 (王军)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浙江杭州召开特色小(城)镇建设经验交流会,会议总结交流近年来各地推进特色小(城)镇实践经验,四川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何健以“实施‘百镇建设行动’,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为题,介绍和总结了在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四川经验。

何健指出,四川是西部农业大省,为深入贯彻中央“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战略,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人口就地就近转移的重要抓手,通过做好六个方面工作,全方位推进和保障特色小(城)镇建设。

坚持示范带动,引领小城镇加快发展。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思路,实施“百镇建设行动”,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选取100个小城镇重点培育,并从21个市(州)各选择一个重点镇作为特色镇优先培育。

坚持统筹推进,优化城镇体系布局。注重试点镇选择的空间性、多样性和辐射性。围绕省域城镇体系建设,将96%的试点镇安排在四大城镇群内;围绕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大力打造县域经济副中心;围绕城乡统筹整体推进,镇村联动,实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镇产业向农村的延伸。

坚持生态宜居,塑造小城镇自身特色。充分尊重自然,坚持“多规合一”、“一镇一规”,创建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的绿色小城镇。严格控制落后淘汰产业向小城镇转移,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新兴产业。统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特色,重点加强24个国家级、5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和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小城镇人居环境。

坚持设施先行,增加小城镇承载能力。重点发展对外交通设施,打通试点镇对外连接的大通道。大力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积极推行“9+N”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坚持产业支撑,提升小城镇吸纳能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原则,分类引导发展95个工业镇,107个商贸镇和98个旅游镇,推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小城镇内生动力。创新投融资机制、土地供给机制和管理机制,大力支持试点镇建设。

何健指出,经过3年努力,300个试点镇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在吸纳农业人口、提升城镇规模、加速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我省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何健表示,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小城镇发展,继续深化“百镇建设行动”,大力实施“两个一批”(即:巩固提升一批示范镇,培育创建一批特色镇)行动计划,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乡村协调发展,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有关司局负责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人民网 2016年10月14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