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天放:该对撤并和强行撤并农村学校纠偏了

[ 作者:刘天放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9 录入:王惠敏 ]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有关问题的通报,要求各地高度重视做好规范布局调整工作,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和强行撤并,严格撤并条件,优先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切实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11月8日中新网)

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到现在已有15年了,但在实施过程中失控。为此,教育部曾在2012年出台文件命令规范,强调过“制止盲目撤并和强行撤并”。甚至连国务院都在2012年和2015年两次分别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都在强调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已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进行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或者建设并办好寄宿制学校,慎重稳妥撤并乡村学校,努力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保障当地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可即便如此,农村学校还在继续减少,很多地方仍在盲目撤并,致使农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凸显,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村学校撤并带来的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等突出问题。对此,教育部一再发文予以纠正,但效果不彰,覆水难收的道理谁都懂。盲目撤并农村学校带来的恶果,已使农村孩子的上学难加剧,不少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因为学校撤并,上学成本增加使孩子们面临失学、辍学的危险。而且,有些孩子已经不堪重负而辍学!

而教育部的这个通报确实令人欣慰,但落实起来恐怕难上加难。首先就是那些被撤并早已完成,现在发文,显得有些晚了,要想恢复原来的学校更是难上加难。而要想恢复或不再撤并也不是没有办法,办法就是:加大投入,让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有学上且上得起学;让那里的乡村教师重新上岗,并给与相应的待遇。当初大规模撤并农村学校看来就是不恰当甚至错误的,而如今又回过头来整治撤并,实在让人觉得有些“亡羊补牢”之感。但即便是亡羊补牢,也要做下去,否则,问题就会更多。

事实上,我国农村存在的撤并学校问题,关键是投入不足,总是以经费不足来搪塞,这正是长期以来对农村学校办不起来的最大原因。可是,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就我国教育最薄弱的农村地区来说,如果再不增加投入,继续抠门儿下去,非但撤并学校之风刹不住,就是对无数乡村孩子受教育权利都构成了侵犯,也是对国家未来的严重很不负责任。以前,教育部就曾公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力图规范撤并行为,多数家长反对的将不得撤并,已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可政令不通,撤并依旧。

由此,摆在整治农村盲目撤并和强行撤并学校的关键,就是要严格贯彻义务教育法,这要求中央和地方必须承担起农村教育投入这个刚性责任。对农村贫困家庭孩子不仅要减免学杂费,还应提供一切必要援助。那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不能仅是口号,而是要落实在行动中。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城市教育资源充沛,师资力量雄厚,硬件设施齐全。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学校条件简陋,加上底子薄或吸引力差,造成了学校撤并之风愈演愈烈,很多孩子不得不走上十几公里的路才能到校上学。而且,很多农村学校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一个老师往往要带不同年级的班,所以造成了农村孩子读书更难的局面。所以,一定要重视农村孩子的教育,而不是强行撤并学校。

撤并和强行撤并农村学校早该纠正了,虽然显得晚了些,但既然认识到了不妥,就要抓紧纠偏,否则,后患无穷。

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四川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