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池莲:策略行政:资源匮乏下的无奈?

[ 作者:池莲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8 录入:19 ]

欧阳静博士于2011年出版的《策略主义——桔镇运作的逻辑》一书中,以她所考察的“桔镇”为例,用解剖麻雀的办法,列出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该书成书前这一时段乡镇基层政府行政时所采取的策略与方法,并把其归结为“策略主义”作为这一时期乡镇行政运作的逻辑。

距该书出版时间已过去六年了,今天的乡镇政府行政时的逻辑是什么呢?该书揭示的一些当时乡镇政府行政时运作的逻辑变化了多少呢?在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今天,该书有哪些方面的提示警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再次翻开了这本描述乡镇政府行政运作逻辑的书。

人类社会的运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存在一定惯性的。今天的经济社会形势,与该书描述的情形,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完全脱离当时的场景,书中所描述的一些情形与逻辑依然如故。欧阳静女士在这里从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思考着乡村社会治理。

乡镇政权是国家最基层的政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治理目标在乡村社会的实践成效。《策略主义》呈现了当时乡镇运作的基本逻辑,表明当时的基层治理陷入了“策略主义”的境地,“很多工作的方式方法带有鲜明的随机性、多变性的非规范性”。书中揭示,驻村制慢慢变科层化了、一些具体的群众工作也演化为“做作业”文牍化了。资源匮乏下的官僚化与基层政权的运作逻辑、压力型体制与乡镇的策略主义等现象和章节,不仅值得阅读而且值得思考。根据韦伯的官僚制理论,理性化、制度化的官僚体系,是一种以规则为主体的组织体系与管理方式。而官僚化的本质,就是组织运行的规则化、理性化过程,即通常我们所说的“科层制”。正是那一时期乡村社会治理的官僚化,使“乡村组织的官僚化”“支配型乡村关系”渐成一种基层行政常态。

这本书引发我们的思考是:中国国家的治理转型如何实现?如何快速有效的提高乡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

乡镇政权,上通正规化的科层官僚体系,下联离散的乡村社会,从来就是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中的一个结点。物质环境历来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影响。这使我们不得不想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基层政府行政时发生的这些变化,究竟与分税制的实施有多大的牵扯关系?乡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欠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转变政府的职能看,乡镇基层政府行政时要作哪些方面的改善?财税改革是否可以作为政府改革的突破口?基层政府财力的改善是基层政府服务能力加强的充要条件或仅是必要条件?作为基层的乡镇政府行政策略主义之外更好更有效的行政逻辑是什么?

作者似乎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桔镇”所在的县乡村进行了长时间的调研,在此基础上,她发现并归结了那一时期夹在乡土社会与压力型体制中的乡镇政府行政运作逻辑的关键并归结为“策略主义”。

作为一个博士学者,作者具有一般人员所不具备的“卧底”条件(包括记者、政研人员,乡镇干部虽长年身处其中,但受“体制约束”“不见庐山真面目”难于解剖到位)。带着学者做学问的面具,类似的学术“卧底”人员,基本可以不受场景控制,能较好地做到“调查深入,表述到位”——不需过多顾及调查单位约束,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微服私访”效应。同时,这类人员知识准备充足,容易做到文字表达条理化且准确精到,能较精准彻底地揭示事因本质。本人愚钝,不禁要问:这是一种纯学术研究呢?还是一种有意的“制度安排”?同时本人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对此书一读,从而对乡镇政治经济社会的运行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较全面较理性的认识了解,对坚守在乡村一线的基层干部有更多的理性理解,更希望制定的公共政策与乡村社会制度与现状接轨更吻合,使乡村治理呈现祥和繁荣景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县域经济报(第31期 总第1230期) 2017-4-27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