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集多元之力摘掉农民“穷帽子”

[ 作者:刘小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21 录入:吴玲香 ]

“愿望?今年闲了,开小车带着全家人各地去转转。”可17年前,王占存最大的愿望是老天多下两场雨,土地多喝一点水,全家人多吃几顿饱饭。50岁的王占存是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惠泽村村民,2000年从打工起步,到养殖脱贫,再到温棚致富,2014年收入过6万,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新房盖起来,小车开起来,日子美起来。(来源:人民网)

盐池县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群众路线,根据宁夏扶贫蓝图,“以川济山、山川互济”方针,推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大力发展黄花产业。种植迎合市场的经济作物,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帮助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自古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党和国家帮扶农民大众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的完善,从输血式、救济式扶贫向造血式、开发式扶贫转变。每月的贫困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每月的低保等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难题,只有从农民自古赖以生存的土地着手,推出可持续、可高经济效益的发展政策,帮助农民从他们熟悉的土地得到他们的富足和安定。

时代正在高速的发展、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诸多原因促使我们的规划者在针对农民发展致富问题上,需考虑诸多时代发展因素。使得推出的政策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农民致富符合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局限,农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政府发布的政策和引导,因此政策的正确性和持续性决定了农民的致富之路的进展。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策的朝令夕改则会阻碍致富之路的顺利进行,因此政策的持续性对于农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对于农业的发展是不够的,需要农民的内生动力,更需要政府扶持等外生助力。以前,农民只需要面朝黄土,流汗做事就够了,而现在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只有新型农民,有知识、有文化才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在科教兴国战略下,提升农民文化水平、重视农民子女教育,这不管是对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发展还是农民的发展都是有极大好处的。最后,农业的发展、农民的致富,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农民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社会的关注,毕竟只有我们的物质基础丰富了,我们的经济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

宁夏作为一个农民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对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如推出的适宜地区发展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以川济山、山川互济”因地制宜的方针、“五步看十步”的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扶贫项目、培育“内生动力,外生助力”等,这对于广大农村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性。相信在大家共同不断的努力下,农民定能脱掉“穷帽子”。

(作者地址:四川省自贡市黄镇铺社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