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高价彩礼存在的土壤,莫让彩礼异化为致贫基因;对于很多彩礼致贫户,孩子的“志”扶起来了,老人的“穷根”才能拔掉。精准扶贫驻村蹲点调研一个月,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村里的老年贫困户,绝大多数生的是儿子,儿子结婚成家,老人掏钱买房、给彩礼,负债由老人还,因而生活穷困潦倒。分析致贫原因,有人笑言,他们是彩礼致贫。(7月23日《人民日报》)
在当下的农村,如果说农民最关心什么,恐怕非“彩礼价格”莫属。农民们最关心的是哪家的彩礼价格是多少,哪家结婚花了多少钱。实际上,无论是东南西北哪个地方的农村,高价彩礼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愈演愈烈。高价彩礼所引发的恶果是无法预料的,只会让部分农民的生活陷入窘况,并且恶性循环。要根治“彩礼致贫”问题,不只是扶男儿的志向,更应该扶的是女儿的志向。
作为一名农村人,每次回老家,听到亲友讨论最多的话题,已经不再是柴米油盐,而是彩礼如何高攀不起,大龄男儿如何找不到老婆,女娃儿如何“抢手”。实际上,在笔者记忆中,这些话题的变热也就在六七年间。不可否认,高价彩礼与男女比例失衡有关,更与新一代农村人的向上通道有关。部分农村的小孩子,尤其是女孩已经没有了上辈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将结婚作为了自己及家人赚钱的工具。动不动就索要天价彩礼,动不动就离婚再结婚,索要另一份彩礼。
笔者并非空口胡说,实际上,这些事情就发生在自己周围。亲戚老两口好不容易凑齐了数十万的彩礼,吹拉弹唱热热闹闹为自家儿子举办了婚礼,而儿媳妇婚后在家不干活,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形容也毫不为过,而这些还不能满足其欲望,只是因为男方赚钱不够多,便吵着闹着要离婚,结婚一两年便以离婚收场,留下的,便是男方父母的唉声叹气。
实际上,农村“天价彩礼”源于懒惰,如果男女双方都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都相信能够靠一双手打拼未来,那么婚姻便可能回归爱情的本质,至少不会过多地被“代际剥夺”来的物质所羁绊。毕竟,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对女人而言,过于“物化”自己,生活便不可能给予自己过多尊严。人生的意义也并非出嫁时给自己“标价”多少,而是如何让自己来到世界这一遭不至于白来一趟。
彩礼致贫,要扶志,不只是扶男儿之志,更应该扶女儿之志。
(作者单位: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