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别让扶贫款变成扶贪款

[ 作者:飞飞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31 录入:实习编辑 ]

网易新闻7月27日  贵州省纪委通报了一则“窝案”的问责情况,一个基层扶贫办主任带领扶贫办11人一起走上贪腐路的事情,一个27人的扶贫办,2名原任领导、6名现任领导和3名中层业务骨干都牵涉其中。累计收缴违纪资金378万余元,简光禄和县扶贫办原副主任向辉等7人被移送司法机关。

扶贫款没有真正扶贫,反而成了某些官员敛财的一项途径,严重背离了党和国家的初衷。贪污扶贫款,是真正的劫贫济富、劫民济官,最让人心寒的是涉及到扶贫款贪污的问题往往是抓一个带一串、端一窝带一片。因为利益的诱惑,大多数经手的人雁过拨毛,你吃骨头我喝汤,层层克扣,真正落到实处就所剩无几了。

扶贫本应是良心工程,本意是惠民生、得民心,也最能体现互助大爱的群众路线,基层干部本是是畅通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神经末梢,是最直接执行惠民政策的操盘手,可是,这些贪腐的微观腐败行为,损害了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伤害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相比于“远在天边”的“大老虎”,群众们对“近在眼前”的“小苍蝇”感受更加深痛恶觉。

种种问题让我们意识到,当前扶贫款项缺少有效的监督,一级糊弄一级。我们必须完善各项监督机制、管控机制,形成对权利的长效管理制度。及时跟踪和公开扶贫款的去向,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密不透风的监督网,增强干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同时,还要加大对扶贫官员贪腐的打击力度,形成震慑力。

作者单位:四川绵阳安州工业园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