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就要实打实,来不得半点虚假。扶贫工作不是填填表格,玩数字游戏,也不是做做台账,应付检查,必须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实际变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7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阶段,实打实继续抓扶贫,稳扎稳打助力脱贫事业,这是当下干部应有之态。“数字”只是记录脱贫成效的载体之一,绝对不是检验脱贫成效的唯一标准。警惕“数字式”扶贫,贫困户“被脱贫”的怪圈,让惠民清风细微到家。
脱贫攻坚战役任务重,形式严,这是一场持久攻坚的守护战。干部当学习毛泽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克服投机取巧,走捷径的“数字脱贫”,牢记使命和担当,为贫困画上休止符。
诚然,一些地区为了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在数据上注水,擅改脱贫人口数量、篡改衡量贫困的指标,轻松动笔就调高了贫困户的收入、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数量,项目才刚刚实施,就“精准”算出了收益。这些投机现象是有的,可是这类“数据脱贫”又能坚持多久呢?只有实打实为民着想,把扶贫事业牢记心间,把百姓生计放于心间,“数字脱贫”也就站不住脚了。
“数字扶贫”的背后,是少数干部浮躁的政绩观和错误的扶贫观在作怪。少数干部“脚下不想‘沾泥土’,屁股不想‘坐农屋’,动不动就大吹减贫多少人口。”不踏实地,不知地有多厚。干部只有务实,以“实”的态度和“严”的要求将扶贫工作做到百姓心坎里,走出“数字”扶贫的怪圈,才能够真正惠及民生。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来不得半点投机,注不得半点水分。领导干部在扶贫工作中玩“数字游戏”,贫困怎会减少?党员干部应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唯有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实”字上下真功夫、硬功夫、苦功夫,才能将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啃下来。
(作者单位:四川省合江县南滩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