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基层人才培养不妨走走“草根路”

[ 作者:岳小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0-25 录入:吴玲香 ]

今年以来,众多二三线城市掀起波澜壮阔的“抢人大战”,对以本科生为主体的人才群体使出了浑身解数。面对这种形势,贵州省另辟蹊径,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的同时,也高度重视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基层事业单位放宽政策引人才,对卫生护理专业、幼儿师范专业、水利专业技术岗位人才放宽至中专学历。(人民网 10月23日)

这些年,基层“人才荒”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笔者认为,基层人才培养不妨降低准入门槛,走走“草根路”。

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政府引进人才,大多有一种“学历崇拜”“名校情结”。不可否认,名校学生、硕士、博士,其专业素养、工作能力,大多相对优秀。但引进人才不仅要考虑引进来,也要考虑留下来。试想,一个高学历的专业人才,进入基层事业单位之后,工资待遇只有2000元左右,而且还要面临繁杂的工作,不是深爱基层热土,谁会安心扎根呢?况且,人才的评判标准简单通过学历和“出身”识才,未免偏颇,也会挫伤部分“草根人才”的积极性。高学历不代表高能力,高学历人才引进来之后“不实用”、“留不住”的情况不在少数。并且,学历高低与一个人成才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如此,政府在人才引进的时候,不妨适当降低学历准入门槛,在实际能力上提高要求,更多的让“草根型人才”进入基层参与管理,这样一来,基层留的住愿意扎根的人,基层的人才队伍也才会更充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