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减负瘦身 莫让基层干部负重前行

[ 作者:钟义乾坤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03 录入:吴玲香 ]

又到年底,又是各种检查、评比的高峰期,这是各地各部门年底最头疼,但似乎又是最顺理成章的收尾工作。“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水覆舟。”为基层减负增能,是释放基层为民干事兴业活力的助燃器,是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更加主动服务群众的长久之道。

长期以来,基层已形成“三多”泛滥之势。一是标牌多。只要是上面有的部门,都要求下面有牌子,基层不敢不挂,甚至出现“轮流坐庄”现象,谁来检查就挂谁的牌子;二是台账多。每项工作都要查台账,许多台账内容类似,但要求各有不同。很多基层干部也因此练就了“台账技术性处理”的好身手;三是评比多。各类检查评比、达标表彰让基层应接不暇。然而,有些地方却对奖牌产生了“鸡肋效应”,扔了可惜,不扔又没用。

其实,为了明确责任,抓好工作,基层挂几个牌子原本无可厚非,但事无巨细,为挂牌子而挂牌子,就成了形式;台账、报表能让工作留下痕迹,但仅“纸上谈兵”,而不去落实,也就成了做“纸面文章”;评比达标表彰,本属工作促进制度,但过多过滥,也就成了走过场、搞花架子。大多的被动应付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使他们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头重脚轻、力不从心”。这样看上去工作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与服务基层是相悖的。

应尽快推倒“牌子墙”,杜绝“台账办公”,精简评比表彰,为基层减负、简政,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一是要改变层层立军令状的现状,建立责权分明的机制体制。减少责任状的“库存”,挤一挤这种落后行政手段的“水分”,同时在责任分担、上下联动、科学考核方面下真功夫,不能动不动就以责任状落实责任。二是建立实用、科学的互联网共享平台。只要不是涉密的工作都可以在互联上留下痕迹,既减少了人力,又节约了物力,需要检查的资料建一个资料库,遇到检查直接打开查找,减少了做软件资料的麻烦,也杜绝了弄虚作假的可能。三是优化考核方式方法。紧密结合实际,减少考核内容、创新考核办法,改变“材料一摞、制度一墙”的考核方法,提高考核的精准度。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验收等活动,压缩面向基层的各类会议、台账、材料、报表等,为基层“减负瘦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切实解决好责任重、压力大等问题,是做好基层工作的重要环节”。强化顶层设计,采取多种措施,为基层干部减负瘦身,进一步激发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作者单位:成都市蒲江县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