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一颗回家乡做点事的心,80后小伙子李君告别都市生活,回到生他育他的岫云村。四处筹钱为村里修路,帮着村民找“城里亲戚”,办扶贫体验餐厅,让村里的农产品端上成都人的餐桌。(11月16日 华西都市报)
年仅33岁的李君身上有许多标签,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电子科大计算机专业高材生,年轻有为的80后村官,“扶贫体验餐厅”创始人......他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依靠自己的学识和执着,成功带领自己的家乡——岫云村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在这股年轻的力量身上,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道路上需要的可贵品质。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需要初心。正如每一个希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山村的年轻人一样,李君身上也被家人给予了厚望。但“5.12”大地震改变了他的想法,他顶着来自家人的巨大压力,毅然决然放弃了在大城市年薪18万的“高大上”的工作,回到了生他育他的岫云村,从艰苦的村主任助理干起,最后全票当选岫云村村支书。当今社会,高学高知的青年才干们层出不穷,大家都该被李君身上“热爱故土,投身基层”的精神感染,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到基层。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需要实干精神。青年干部在基层都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困境——因资历尚浅难免遭受群众的质疑。同样年轻气盛的李君亲身示范,为广大青年干部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参考典范。面对群众的不信任甚至是不支持,李君将负面情绪转换为了“为村民干实事”的动力,通过数次实地考察、讨教学习、积极争取,最后,依靠自己筹集的善款和国家配套资金,为交通闭塞的岫云村打通了3条长达6公里的水泥路。赢得了群众的尊敬和信服。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需要紧跟时势的创新精神。随着“绿色主义”、“原生态”等概念的诞生,以及农村电商的兴起,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农产品受到了大城市的热烈追捧。李君瞅准时机,乘着这一股浪潮,推出“远山结亲”计划,鼓励村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等资源发展生产,弘扬地方特色。成功带动当地及周边的经济发展,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做出了巨大贡献。
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还需要有大局的视野。如今的岫云村,早已实现整村脱贫,成为四川省省级四好村。村里的264户人家,153户有了小汽车,每天有专人指导生产,收购产品。而李君并没有满足于此,停下脚步。接下来,他计划打造品牌农业,让岫云村模式走出去,使其被不断复制甚至是超越,帮助更多的贫困地区“真脱贫,脱真贫”。
李君,这个年轻的80后村官,他的成就值得我们称颂,他的精神力量值得我们学习。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能够被李君所感染,带上一腔造福祖国、造福人民的热血,踏上脱贫攻坚的征程,为脱贫攻坚的队伍注入年轻的力量!
(作者单位:罗汉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