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然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不愿调研、不会调研、不善调研,只是按规定的路线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看精心准备的样板,听照本宣科的汇报,搞“盆景式”“花架子”,连交流都要念稿子,最终的报告更懒得动手。(11月27日《人民日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同志的这句名言,充分说明了调研走访的重要性。基层干部定期到组入户进行调研走访,了解社情、民情,倾听群众呼声,采集各方意见,这本是勤政、亲民的一种表现。但在现实中,有些地方和单位却是“一走了之”“走而不访”,或者只是遛一遛、转一转、看一看,走马观花不触及实际问题,或者就是聊了问题问了困难,却不做有效传达,不向上级或有关部门反映,不思索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所谓的调研走访沦为了形式主义。
其实,“调研走访”的目的,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和建议,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积极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但如果“调研走访”成为了徒有形式的“面子工程”,不但听不到群众的心里话,了解不到基层的实际情况,解决不了群众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而且还助长了形式主义坏作风,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因此,开展“调研走访”,贵在察民情、办实事、解难题,要突出问题导向,扎扎实实抓好问题建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流转交办回复,切实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音。
一方面开展“调研走访”要在“察民情”上下功夫。调研走访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情况、意见和建议并分析总结的过程。在调查对象上,既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领导,又调查群众,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声音。调研过程中,要当好小学生,虚心请教,引导被调查对象讲真话说实话,好听的不好听的都要认真倾听,重在听到最真实的声音。
另一方面开展“调研走访”要在“办实事”上下功夫。调研走访最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要根据收集的问题思考和讨论解决的具体方案,要将调研问题的办结率作为考核调研走访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作者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