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黑手”欲“拔毛”?斩!

[ 作者:伍淼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3 录入:吴玲香 ]

“沂南县依汶镇埠口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兼扶贫互助协会理事长王道海挪用扶贫资金29万元,其中个人使用11万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司法机关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单县终兴镇五里庄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坤隐瞒、截留11名村民低保款共计8.95万元,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司法机关已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4月22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制胜之道也在于精准。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那么,如何让扶贫款物“精准”的落到困难群众的手里,管好用好扶贫款物,就显得格外重要。扶贫款物是关系千百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专款专用,必须严打伸向扶贫款物的“黑手”。

少数基层干部盯上了扶贫款物这块“香饽饽”,“雁过拔毛”,我们对此深恶痛绝。此类干部与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背道而驰,严重侵害群众的切身利益。“黑手”欲“拔毛”,主要利用了其职位便利,在扶贫或惠农资金分配、审批审核环节以及管理基层事务过程中,滥用职权进行截留、克扣或吃拿卡要等,此等行为必须“斩”之!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针对贫困人口差异化的致贫原因分类施策,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基本问题,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所以说,斩断这些伸向扶贫款物的“黑手”尤为重要。

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效果明显。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投资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状况都有较大提升。基本建立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体制机制,农村贫困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完善。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然,基层干部中还存在着少许“蛀虫”,不过在各种政策、舆论、群众的监督下,迟早会把它们消灭掉。

“精准扶贫”让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广大群众都拍手叫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也得到了焕发,彻底摆脱了以前“等靠要”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光靠政府救济,而是要靠自己的一双手去勤劳致富。政府部门更要加强监管,增强救灾扶贫款项的使用透明度,将每一笔救灾扶贫款的数目和去向对老百姓公示,真正管好用好扶贫款物,防止“黑手”的伸入。随着扶贫工作进入冲刺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和群众共同的努力下,“脱贫”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