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鼓催征,军令如山,“后扶贫时期”扶贫号角已经吹响。2018年是攻坚拔寨关键之年,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多。如期实现小康、助力群众共同富裕,各级政府紧锣密鼓的出台惠民政策、筹集物质资金。但一些基层干部利欲熏心,将贪腐的“黑手”伸向扶贫领域,染指扶贫“奶酪”,严重影响后期扶贫的进程和效果。
基层扶贫干部丧失原则和底线思维,将扶贫资金截留私用、优亲厚友甚至侵占私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此种“蝇贪蚁腐”无疑会破坏扶贫的严肃性和危害扶贫大业。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打好的三打攻坚战之一,对延缓脱贫攻坚进程的乱象理应严惩不贷,既要露头就打也要穷追猛打,形成严打严查的高压态势,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提供坚定保障。
高悬问责利剑,长鸣纪律警钟。从根本上治理扶贫领域的贪腐问题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之基。民之所呼,党之所向;民之所怨,党之所怒。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恪尽职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顺藤摸瓜,提升查办问题和侦破问题的能力。严肃查处扶贫中贪腐问题,对虚报冒领、强占掠夺、雁过拔毛等乱象严惩不贷。各级监察机关紧盯的精准扶贫中的贫困户识别、帮扶项目制定以及脱贫成效验收等关键环节的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发现一起曝光一起,警示教育身边党员干部,形成震慑扶贫的氛围。从而旗帜鲜明的树立惩治扶贫违法乱纪的态度,为打赢精准脱贫提供坚定的纪律保障。
拓宽举报渠道,创新监督方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作为“蝇贪蚁腐”的主要受害者,此类扶贫乱象时常发生在群众身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扶贫工作成效如何、是否得到真正实惠,群众是最直观的感受者,因而各级形成鼓励广大群众检举揭发扶贫贪腐问题,在各级政府设置专门的“信访接待室”,现场接待、书面举报以及电话信访等形式均可,不能止步于“万能回复”,实现快查、快处、快收,杜绝处理不力的问题。此外在大数据时代实现监督科学有效,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跟踪,一旦发现廉政风险及时防控和处理。
抓好廉洁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基层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奔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的繁琐枯燥不言而喻。对基层干部实行“严管”与“厚爱”,为其干事创业注入强心剂。要抓好基层干部的廉洁教育工作,特别是要搞好干净廉洁的使用扶贫专项资金的专题教育,消除动用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的念头和倾向。抓好相应的警示教育,揪出身边的“蝇贪蚁腐”案例为教材,同时抓好先进典型的传播工作,让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吸取教训、反省自身、以此为镜。这是防腐触角的有益延伸,为扶贫干部的廉洁自律和遵纪守法提供有益借鉴。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建成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近在咫尺,纪检机关“严”字当头,坚决铲除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乱象,为最后的攻坚拔寨保驾护航。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中学教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