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等具体要求。(7月20日,人民日报)
从“大水漫灌”走向“精准滴灌”,脱贫攻坚逐步走向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扶贫帮扶,让贫困群众走出了贫困,让幸福的日子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不过,扶贫之路漫漫,不能仅仅满足于眼前的成绩。
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输血式扶贫”和“造血式扶贫”,在大家身边更清楚的或许就是“输血式扶贫”,那是一种需要什么就补给什么的扶贫方式,这样的扶贫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但是却不是治疗“穷根”的对症之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输血式扶贫”只是短期的帮扶,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群众有脱贫的能力,这就是需要群众的“造血功能”,所以要在学本领、学技能上提升。
说到“造血式扶贫”就需要说到群众,要让贫困群众能够真正摆脱贫困,首先要在扶志上用力,只有群众有“我要脱贫”的意识,才能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有主动性,发挥积极的作用,助力摆脱贫困。
群众是脱贫攻坚最主要鹅内生动力,要避免脱贫再返贫,就需要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脱贫,能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一旦脱贫就不再返贫,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