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乡村如何振兴,就是要使乡村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让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深入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达“三农”工作总抓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工作见地落实,把乡村建设好,让农户过上好日子。
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每个乡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有的发展规律,只有立足乡村实际现状,尊重乡村发展已有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才能理顺乡村发展的短板,顺应乡村发展需求,贯彻正确的发展路线,防止走弯路甚至错路。因此,基层党员干部切忌贪快求大、刮风搞运动,盲目上项目。应谋求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之路,把握好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以及农民接受度,精准施策,按照既定的路线,苦干实干,稳扎稳打,用一点一滴的行动,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要有久久为功的坚定意识。乡村振兴牵涉关联到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振兴。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需要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乡村的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丽生活,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唯有坚定的意志,保持耐心,加强信心,磨砺恒心,行动起来,一茬接着一茬干,方能一张蓝图干到底。
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这句民谚,以浅显的话语阐明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部分村民的富裕谈不上乡村振兴,实现村民的全面小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应将一线调研常态化,察民情、听民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鼓励和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信心及激情,凝聚广大村民创业增收、共同致富的坚定信念,脚踏实地、戮力实干,带动全体村民,把握住乡村快速发展的机遇,用勤劳的双手致富、奔小康。
风正潮平,正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持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作者单位:四川省蒲江县国土资源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