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值得肯定但不宜提倡

[ 作者:冯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2-26 录入:王惠敏 ]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性工程,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工作人员付出了心血,倾注了感情。半月谈记者走访调研了解到,一些扶贫工作人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群众。这种自掏腰包式扶贫会带来哪些效果?需要把握何种尺度?(02-25 半月谈)

脱贫攻坚实施以来,广大帮扶干部把党的扶贫政策与扶贫地区实际结合起来,在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致富产业中增强了群众的脱贫的动力,实现了致富增收。一些帮扶干部在因户施策中,自掏腰包帮助贫困户改善住房,发展致富产业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破解特殊困难需要特殊的方法。在实施脱贫攻坚中,扶贫干部在结对帮扶中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每当开展帮扶工作,为帮扶户带去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也是人之常情。针对个别帮扶发展产业资金困难、修建住房资金不足,采取自掏腰包给予资助或垫付,消除了个别贫困户在利用产业资金发展致富产业上怕担风险、浪费住房维修指标的思想,引导群众迈开了致富的步子,改善了居住条件,对其它贫困群众起到了示范作用,破解了发展致富中的难题,增强了发展的活力。

掏腰包式扶贫要尊重帮扶干部的意愿。帮扶干部自身经济能力不同,在帮扶工作只能量力而行。对有经济能力,资助结对帮扶贫困户给予产业发展、生活改善等方面的资金支持,破除特殊困难的做法,应给予肯定。对自身没有能力资助帮扶结对贫困户,要在引导其利用扶贫政策、大户或基地的带动,通过提供致富信息、落实发展致富产业的措施,引导帮扶群众通过自身的发展,实现脱贫增收,有利于保护干部的帮扶热情,突显群众自身劳动的价值,引导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致富技术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发展致富产业走上致富增收之路,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掏腰包式扶贫不宜提倡。除帮扶干部自身经济条件不同之外,会在贫困户之间产生攀比思想,由此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啃下深度扶贫这块硬骨头和巩固脱贫成果中,扶贫干部要把上级的扶贫政策与当地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生活条件中,对接群众的帮扶需求,创新帮扶方式,加大对上争取的力度,着力解决水电路网中的难题;在巩固传统产业中培育优势产业,在提质与破除销售瓶颈上下功夫,以致富的实效增强发展内力,有效破解扶贫中个别群众的依赖思想,从而以群众的智慧和活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冯涛)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