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大量孩子涌向城市只因“撤点并校”?

[ 作者:小桔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19 录入:吴玲香 ]

近几年,一些地方的城乡中小学校出现两种相反的现象。一方面是农村一些中小学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减少,班数变少,学生人数萎缩;一方面是大量农村学生涌进城镇,城镇出现学生人数很多的巨型学校和巨型班级。

大量农村孩子流向城市学校,是因为农村“撤点并校”导致的吗?

有人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归咎于近些年来国家实施的“撤点并校”的政策,将大部分村庄小学撤并到乡镇或县城,将大部分乡镇中学撤并到县城的原因造成的。认为“撤点并校”负面作用多多,将农村学生转移到乡镇、县城,表面上使农村学生享受到了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实际上增加了农村学生的上学成本。到乡镇、县城上学,更多时候是农村学生和家长不得已的选择。

“撤点并校”真的错了吗?这要看农村学生为什么进城?是因为村里没有了学校可上,还是其它的原因。据了解,在河南的一些农村地方,一些村中的学校校舍建的也不错,师资也是公派的老师,上学不用交学费,但是,学生的人数却年年减少。这些离开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两个去处,一部分是跟打工父母进城上了公办学校,另一部分进城上了民办学校。

家长认为,让孩子跟着打工的自己进城上学,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能让孩子跟在身边就尽量做到。不能和孩子一起,就上孩子上家乡当地城市的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管理先进,教学水平也高,更让家长放心。进城上公办或民办学校会多支出一些费用,但现在已不是十几个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提高,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多花些钱没有什么。

大量农村孩子流向城市学校,是因为农村“撤点并校”导致的吗?

这样导致许多农村小学学生减少,出现老师比学生多的现象,一个学校十几个老师和十几个学生不是什么希罕的事情。

现在中国进入城镇化的快速阶段,农村学校学生减少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趋势就要顺应,而不逆之。

愿意上农村小学校的学生少了,不“撤点并校”行吗?那是国家资财的浪费,“撤点并校”有错吗?

有报道说,2012年,针对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国务院出台规定,叫停盲目的撤掉并校,要求恢复重建乡村校,要在撤并校时听取居民意见。对,国务院出台规定,叫停的是“盲目的撤掉并校”!

大量农村孩子流向城市学校,是因为农村“撤点并校”导致的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撤点并校”政策没有错,只是被一些地方过度的解读或滥用。教育部承认,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有的地方在工作中存在简单化和“一刀切”情况,脱离当地实际,撤销了一些交通不便地区的小学和教学点,造成新的上学难;有的地方盲目追求调整的速度,造成一些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学质量和师生安全难以保证;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大量农村孩子流向城市学校,是因为农村“撤点并校”导致的吗?

但是,政策实施中的不和谐情况的出现,丝毫不能减弱“撤点并校”符合城镇化趋的本质!

有专家指出:撤点并校也并未就此终结,结合地方实际,未来必要且合理的撤点并校同样理应被支持。 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本应被理解为是一项事关农村教育生存和发展全局的核心公共政策,片面的诟病或无根的赞誉都无助于乡村教育的理性善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小桔灯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