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回家过年,三年没回来了,发现农村的变化越来越大。首先,村里盖新房的人多了很多,我们家的也正在建造,听说还可以建造地暖、洗澡室、拉网线,当然因为未建好,目前只是个样子。
在家里待了10天的时间,内心有说不出的感慨。 父亲逐年的老去,自己依旧没有成家,心中不免有些悲凉,这悲凉来自对父母的不孝。父亲辛劳一生,年迈依旧为我操心受累,作为儿女,我倍感自责。离家越远,对父母的思念越发深沉。 家乡人思想的变化,就如同街道的变化一样,更为直通,更为明亮,都令人鼓舞。不要鄙视农村老百姓的智力,他们既不守旧,更不愚昧,他们每天关注时政新闻,特别是和自己相关的资讯。他们说金融危机,也说奥巴马,他们说医疗改革,也说农民工就业,甚至有的还谈股论金。这些都是通过看电视来的,在我们老家,虽然没有有线电视,但花个100多元钱就能安装卫星锅,能收到不下与5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香港、台湾的电视节目都能收到。而且,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看电视的时间要比城市里的人多的多,而且很多时候都是邻居亲戚在一起,边看电视边聊天,你一言,我一语地分析国内外大事,虽然有时候会以偏概全,但很多时候都能说到点子上,因为他们最实际,最民生,内心也最想和谐,思想上也由原来的仇富,转变为现在的盼富。由于农村的“村村通柏水泥路”的落实,农村的机动车基本普及,甚至一家有好几台,电脑宽带入户率能站到40%。 农民的进程安家想法也很普及,在老家的宅基地上造个房子也要不下于10万,而在县城里买花园小区90平米左右的房子也就是10几万左右的价格,这对于家里有几个外出打工,又有自产的家庭来说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他们的想法很实际,就是为了以后让孩子在城市里上学,另外的诸如交通、就医、银行等基础设施和保障要好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响应了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人愿意接过父辈肩上的扁担,没有人愿意接过父辈手上的锄头,宁愿在城市的工厂里打着月薪3000—5000多元的工资,也不想回到老家继续种地。经济上转变的前提是要靠思想的转变。
这次回家在家里待了10天,每天都有新发现,都有新感慨。新农村真是一天一个样儿。照这样下去,城乡差别就会越来越小,如果再能解决年轻人的救业问题,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回到农村生活。这里的吃的是绿色食品,穿得不比城里人差,坐的也是小汽车,住的都是两三层楼的小“别墅”,呼吸的是新鲜空气,还是自己的家乡,小时候的回忆,尤其是过年时一家亲人相聚在一起吃火锅吃饺子,满满的都是幸福!
2016年,自己的压力更大,但也要勇敢的面对,回顾过去做销售的一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压力才是成长的开始,2016对自己狠狠的说一句加油,希望新的一年拿下大的业绩!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创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