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平台作用,联合各级图书馆,在寒暑假为留守儿童举办读书活动,并成立了舞蹈队、歌咏队等文化队伍,基本实现了村村有健身文化活动。(2016年11月24日 新华网)
文化扶贫是指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从而提高当地人民素质,尽快摆脱贫困。传统的扶贫主要是从经济物质上进行辅助,而贫困地区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既要从经济上加强扶持,更需要加强智力开放。扶贫不仅要扶物质,也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文章中指出,我四川省结合实际开展“坝坝讲堂”、传统文化讲座及农民就业技能、消防安全、文明礼仪、法律知识培训等各种活动,411个示范村依托服务中心开展活动1601场次……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实施一年来,各地以建好用好管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抓手,采取“反弹琵琶”方式,大力推进文化扶贫、补齐文化短板,以文化扶贫助推文化小康。
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打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最后一公里”。:文化扶贫不仅要“送文化”,还要“种文化”;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也就是说,文化扶贫不能只是一味地给钱、给器材、给设施,而更应当是人性化的扶持,助其自立,帮助底层群众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创建自己特有的文化品牌。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文化底子”和民俗风情,“文化扶贫”要立足于这些传统,这样不仅能够接地气,还能够形成特色。
笔者认为,脱贫攻坚让群众物质生活富裕,更要让文化生活富裕。“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