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现在一些农村地区流行“天价彩礼”,不少农民为了娶媳妇而负债累累,甚至重新返贫。很多农村青年哀叹“娶不起媳妇”“结不起婚”。为此,河南等地政府出台“指导标准”,规定彩礼总数不准超过6万元。但社会舆论对政府为红白喜事划定价格标准,产生了不小的争议。反对者认为婚丧嫁娶是老百姓的私事,人情往来,愿打愿挨,民间风俗,无涉法律,为之划定标准是“政府的手伸得太长”。而支持者则认为,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有权力制定指导标准。(2月23日,人民网)
古人云: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送出的礼物不在于贵重与否,而在于送礼之人的心意真诚与否,情往往体现不在礼。然而在这个物质横流的时代,这些简单纯朴的习俗已经渐行渐远了。欲望已经迷离了大多数人的眼,在他们看来,金钱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保障,以至于在子女谈婚论嫁时,彩礼的多少就成为了双方头疼的事。两个相爱之人喜结连理本应是值得庆贺之事,但在庆贺之前,女方家庭可能会打着为争取自己孩子有更多的保障,狮子大张口索要礼金。这是在办喜事还是在做买卖,女方没房没车没彩礼不嫁,男方愁爹愁娘没奈何。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历来的追求目标,为了改善这种天价要彩礼的现象,河南等地政府出台“指导标准”,在笔者看来,这种手段措施是可以理解的。幸福不是物质带来的,婚姻是爱情的进一步升华,人们不可以将感情物质化,如若连这最纯粹的感情都必须用金钱来衡量,那么这个世界又何来美好之谈。政府出台“指导标准”,不是为了想要插手老百姓的家事,管束百姓的私生活,而是提醒有这种嫁娶需要巨额彩礼的人,不要让这铜臭湮没的了纯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为得一份真情需要花千万个日夜,用心浇灌才能才能解除爱情的果实。很多在即将走进婚礼殿堂的伴侣因为这不合理的彩金而落得个劳燕分飞的下场,政府是人民群众的依靠,在这种时候,政府更应该发挥他们的权利,采取一些强制或非强制的手段,防止这种现象的恶化。人的欲望不会有止尽,如果不加以约束,贪念不止,那么,天价彩礼只会继续升级,谁还敢谈婚论嫁。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安昌镇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