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代表委员们表示,要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夯实农业这个基础。(人民日报2017年03月10日)
唐代李世民说过:“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中国是人口大国,要保证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至关重要。因此,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夯实农业基础具有意义重大。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俗话说:“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我国还有部分地区以落后的传统农业为主,劳动率低下,基本上处于靠天吃饭的局面。而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起来的精细农业,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改变了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现代化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瞄准国际市场,找准先机,推动农业向规模化的合作社形式转变,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打造品牌效应。“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做优品质打品牌,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生产优质的特色农产品。例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种养循环示范场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农业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综合效益稳步增长。大力推动特色农业步入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轨道。
三是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是应对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的关键点。发展农业,要想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品的商品率,推动整体效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因此,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至关重要。
(作者地址:高县双河乡)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